2022《花木兰》教学反思《花木兰》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阅历,那么教学反思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花木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花木兰》教学反思11、细读课文,抓住词语,体会豪情第1页共19页本篇课文中“巾帼英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赫赫战功和英勇善战”是几个重点词语。在揭示课题后,我先要求学生说说你所了解的花木兰。当有学生回答:“花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时,我出示“巾帼英雄”让学生自学“巾帼英雄”这个词。并借助图片知道“巾帼”的意思。再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文第一小节。在看同步阅读的基础上,我出示填空:课文讲了花木兰()、()的故事。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学习的重点生字新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运用组词的方法理解“扮”和“替”的意思,这一环节还帮助学生概括了课文的第2页共19页主要内容。而“年龄”和“年幼”两个词语则在学习课文第三节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2、读中体会,激发感情,训练说话从学生们学习时的反映可以看出,由于充分运用了多媒体,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很高,几乎每个学生主动参加;听他们的朗读,让我好像看到了一个浑身是胆的花木兰驰骋在沙场上,通过在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相识步步深化,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在朗朗书声中巩固语言,理解语言,从而学会运用语言。第3页共19页《花木兰》教学反思2不足之处1、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很好兼顾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视了工具性。教学重点中“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基本没有提及,虽然把情感看法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就像一堂历史课或者思想品德教化课,尤其是“译木兰”这个环节,只是选取了三句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互文没有强调。查找译文也没有花时间让学生阅读或齐读,学生在对第4页共19页课文内容还比较生疏的状况下就进行“评木兰了”。2、提倡对话,但有些远离根本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有几个环节与文本好像关系不大,只是泛泛而谈。3、学生提问时应当进行引导,学生的提问价值不大。三、改进措施1、“读木兰”这个环节要加强,加强朗读。2、“译木兰”要加强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3、学生写感想时出现中英文夹杂的现象,应予以指导,保持汉第5页共19页语纯净性。《花木兰》教学反思3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相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酷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页共19页教学难点:1.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劝服她的家人的。2.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教材解读:《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闻故事。课文是依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成的,通过描写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驰骋沙场成功归来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酷爱祖国、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和巾帼不让须眉的自强精神。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花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其次自然段讲花木兰确定替父从军;第三自然第7页共19页段讲花木兰踏上征途,奋勇杀敌,战功赫赫;第四自然段讲花木兰成功还乡,复原女儿装,将士们惊羡不已。课文有两幅插图,形象显明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花木兰的优秀品质。设计理念:这是一篇历史传闻故事,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对花木兰了解甚少,而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三件小事来感悟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目标,我作了以下设计:第一课时中,我在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思路的同时,让学生举例初步理解“英雄”。其次课时便由为什么人们称她为“女英雄”第8页共19页入手,一起先就向学生展示了木兰女儿装的形象,让学生体会她的一般平凡,为其后的不凡设下铺垫;然后在“木兰劝服家人”这一部分学生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