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渔夫的故事平川二中:孙惠玲《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天方”是指阿拉伯地区,“谭”通“谈”。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包括寓言、童话、冒险故事、名人轶事等,主要反映中古时期阿拉伯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是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民间故事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完整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捕鱼捞瓶放魔出瓶诱魔入瓶投瓶入海完整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2)捕鱼捞瓶(3-15)放魔出瓶(16-23)诱魔入瓶(24-25)投瓶入海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渔夫的心理描写喜悦→害怕→自信→果断这处心理描写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它深刻的揭示了渔夫之所以能战胜魔鬼的根本原因,也使故事情节发生了180度转折,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渔夫的动作描写撒→捞→拉拢来→摇→抽→撬→倒魔鬼头像腿像手像口像眼睛像牙齿像鼻孔像堡垒桅杆铁叉山洞石块灯笼喇叭魔鬼的外貌描写1、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的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2、用笔勾画一下同学们心目中的魔鬼形象。3、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头发像,眼睛像,耳朵像,胳膊像,腿像。提示:“渔夫”与“魔鬼”说话时,应该用颤抖的声音表示自己的害怕,并且加上表情动作。比如瞪大眼睛,全身哆嗦等,最后与瓶中的魔鬼说话时,应十分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要有斩钉截铁的感觉。课本剧表演人物性格特点渔夫:诚实善良机智勇敢魔鬼:凶残狡猾卑鄙愚蠢问题探究渔夫是怎样战胜魔鬼的?他依靠的是什么?渔夫假装不相信魔鬼的话,骗魔鬼重新进了瓶子。依靠人的智慧战胜它。主题: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如果魔鬼在前三个世纪被救起,会兑现它的许诺吗?拓展练习:《一千零一夜》原故事的最后结局,魔鬼又果然兑现了它重新许下的诺言,这既表现了在阿拉伯民族的文化观念中,魔鬼也有“人性善”的一面,更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宗教观念中,安拉是唯一主宰,对安拉起誓,渔夫就相信了。所以,以此解读,不排除魔鬼兑现前三个许诺的可能。情节:捕鱼捞瓶→放魔出瓶→诱魔入瓶→投瓶入海完整人物形象:【】的渔夫【】的魔鬼诚实善良、机智勇敢凶残愚蠢、狡猾虚伪鲜明主题: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突出课外作业题目:(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