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3.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12个新词。理解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教学重点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2.练习给课文分段。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五彩池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课11个生字及12个新词。(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五彩池在哪里。(三)练习给课文分段。二、教学重点(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12个新词。(二)练习给课文分段。三、教学难点用自然段归并法正确地给课文分段。四、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你们平时见到过的水有颜色吗?(没有),可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我国四川省松潘市的藏龙山上有个五彩池,那里的水不但有颜色,而且颜色非常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五彩池,(板书:五彩池)了解那里的奇特景象。(二)学生初读课文,动笔划出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标出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本文写的是什么?(五彩池的奇特景色。)2.学习生字新词。(1)在黑板上出示这11个生字。仑l*n瑶y2o潘p1n亩m(碟di7拇m(舀y3o笋s(n丘qi&峻j)n矗ch)(2)读准字音注意:“峻”(j)n)不读(z)n)。“矗”(ch))是翘舌音。“丘”(qi&)标调,标在u上。复习一下标调规则:a、o、e、i、u、标调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3)记清字形。①用比较法记忆“仑、瑶、潘、碟、峻”的字形。1仑()瑶()潘()碟()峻()丘()仓()摇()翻()蝶()俊()兵()②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拇”字。“母亲”的“母”字左边加上“扌”就是“拇指”的“拇”字。③按字的间架结构记忆“矗”字。“矗”是品字形结构,三个“直”字合在一起就是“矗立”的“矗”字。④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亩、舀、笋”三个字的字形。“亩”字“亠”下面是个“田”字。“舀”字“爫”下面是个“臼”。“笋”字上面是“⺮”头,下面是个“尹”字。(4)用查字典的方法来了解字义及词义。(5)解释下列词语的词义。昆仑山:我国著名山脉,在新疆、西藏和青海省境内。神奇:非常奇妙、奇怪。铺展:铺开向四外伸展。惊奇:觉得奇怪。丘陵:连绵成片的小山。石笋:石灰岩洞中直立的像笋的物体,常与下垂的钟乳石上下相对,是由洞顶滴下的水滴中所含的碳酸钙沉淀堆积而成的。险峻:山势高而险。矗立:高耸地立着。凝结: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细腻:精细光滑。折射:光线或声波在两种物质的接触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后,进入第二种物质。如光线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方向发生改变。瑰丽:异常美丽。(6)读下列词语。瑶池菜碟险峻折射茂盛丘陵石笋矗立神奇灿烂昆仑山腾云驾雾(三)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1.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第1自然段:讲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第2自然段:讲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第3自然段:讲五彩池池水的特点。第4自然段:讲五彩池里的水会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注意:在概括自然段、结构段段义的时候,不要使用疑问句式。(2)思考:哪几个位置相邻的自然段的意思相近,可以归并为一段?给课文分段。分段结果是: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至4自然段;第三段是第5自然段。(3)想想,每段讲的是什么?第一段:讲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第二段:讲五彩池的形状、颜色和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第三段:肯定五彩池就在人间。说明: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是本组教材的教学重点。下一阶段要进行归纳段落大意的训练了。所以这里只要求“想想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这是归纳段落大意训练的渗透因此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大体上能够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像归纳段意那样规范、简练。2要求说出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一定要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四)讲读课文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