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相交的,哪些线是不交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相交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鉴于此,针对本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精心设计教案,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絮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2、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3、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平行与垂直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及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垂线,积极探索画垂线的方法并会用三角板画垂线.2.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垂线、掌握画垂线的方法.教学难点利用三角板正确、规范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下列图形.教师提问:每组都有两条直线,每组的两条直线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延长后都相交一点,成四个角)教师导入:相交是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中的一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条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垂直.(板书课题“垂直”)二、指导探索.(一)认识垂线.1.播放视频“认识垂线”.教师提问:大家都看到了∠1变成了直角?那么∠2、∠3、∠4变成了什么角呢?(∠1变成直角,∠2、∠3、∠4也变成了直角)学生讨论:∠1变成直角,为什么另外三个角也变成了直角?(相邻两个角组成一个平角,180°—90°还是90°)2.教师讲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教师提问:你怎样理解互相垂直?怎样理解“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3.判断哪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4.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举实例)(二)垂线的画法.1.画垂线.(1)教师说明:工人师傅一般用角尺画垂线,我们画垂线通常使用三角板.教师提问:你猜猜,我们会利用三角板的哪一部分画垂线?(2)分组讨论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每组自选内容)并尝试画垂线.(3)分组汇报演示.(4)播放视频“垂线画法1”和“垂线画法2”.(5)学生比较:两种情况在画法上哪些地方相同?(先把三角板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另一条直线边过已知点)2.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1)用尺子测量从A点引出的4条线段的长度找出最短的一条.(2)演示动画“垂线段最短”.(3)教师讲解: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4)练习:找出哪一条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