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意义1、从体验教育的发展来看:从本世纪一百年教育的发展来看,我们不难发现21世纪教育的重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知识是第一位的,发展到能力很重要,发展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各科新的课程标准在表述课程的新理念时,“体验”一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亮点是突出“过程性目标”、强调学生的“经历、体验、探索”。给学生的学习与思维提出了新的挑战性。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的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体验学习”已成为时下教坛中最为激动人心、最时尚的“乐章”。2、从语文学习的现状来看:语文是最综合、最基础的学科。现实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将语文学科所承担的这种种任务一一罗列肢解,经过简单化、机械化、刻板化地分门别类后灌输给学生,再加上应试教育对语文教学的严重损害,语文教学本来就存在的偏于技术训练的问题受到扭曲,更有不良的发展,甚至陷入误区:(1)把生动的语文教学变成枯燥的、纯技术性的训练;(2)脱离社会、脱离生活,阅读不结合生活体验来领会,作文不重视开发生活资源;(3)反复操练性作业太多,课外阅读与写作太少。所有这一些导致我们的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祖国语言文化却心情黯然、神情冷漠、步履沉重,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失败,不能不令我们重新审视对母语教学实质的把握。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过:“国语它决不是什么训诂之学,而是活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由此看来,我们要教学生学习语文,它不仅仅是一般的社会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丰富灿烂文化的载体以及民族精神的源流。语文课程的这一特性决定了语文是以感性为主要特征的,语文学习应让学生在不断地熏陶感染中领悟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领悟中华儿女不朽的民族精神,在不断地语言实践中升腾体验、丰富体验,从而引起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共鸣,激发对祖国语言全部内容、意义和价值的把握。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及观点1、体验式学习的特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认为,“体验性学习”是对既往的“接受性学习”的重大突破,是一种符合的时代精神和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方式。它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重亲历、重体验、重感悟体验使科学知识进入生命领域。“在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具体包括:其一,亲历和参与。体验需要体验者的积极参与,即“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在体验式活动学习过程中,我们强调学习者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去理解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其二,感悟与生活。体验离不开具体的个人,“认识”总是认识者个人的认识,“体验”总是体验者自我的体验,体验离不开一个人的“前认识”、“前认识”、“前经验”——即原有的生活。儿童的心灵决不是一张空白的纸,它总有自己的色彩和印迹。1体验是对个人原有意识和经验的激发、唤醒,并由此产生相关的联想、迁移。所以我们的体验活动学习一定是对孩子真实生活的感悟,学习要与一个人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紧密联系。(2)互动性、合理性、开放性学习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交往过程。它要求师生、生生之间学会学会合作,让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体验式活动学习由于强调亲历、体验与实践活动等而更加突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广泛合作、互动与交流,每一个个体都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师生”的要领开放的,师生互相启迪,又向一切有专长、有经验的人学习,拜能者为师共同探索。因此,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性、合作性,与教师的服务功能的开放性就成了体验式活动学习的一大特征。(3)活动化、综合化、个性化在体验式活动学习过程中,活动成为主要学习形式和教学载体,学生在活动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