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小语会2014年青年教师表达类教学观摩心得体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却常常让老师和学生都叫苦不迭,老师们抱怨学生下笔无物,没有真实感受,学生们则真的文章空洞,无话可说。2014年4月24日,我有幸听参加了甘肃省小语会2014年青年教师表达类教学观摩活动。大会由小语会会长介绍情况,她告诉我们本次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是甘肃省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根据2013年10月全国小语会成都会议精神,在全省小学范围组织开展的,活动分为表达类现场课和阅读类录像课两种形式。促进全面培养学生口语交际,习作,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这在我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是一个新的尝试。4月24.25日展示的11节课,是由小语会召集省内语文教学的陇原名师、金城名师、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组成专家团队,对课例进行了认真评选,从参赛的课列中选拔推荐表达类和阅读类的精品,感谢参与本次活动的各位老师,各教研室的老师。我听了4月24日的六节作文教学指导课,可谓精彩纷呈,各具特色,但都不乏一个共同特点:注重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和主动意识,进而使学生产生表达的兴趣和愿望,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争相表达,下笔滔滔不绝,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理念。通过这六节课,让我对作文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一、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要想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一定要做足热身工作,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或者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或者是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如魏孔鹏老师执教《热爱生命自由命题》的教学中,首先从学生们最熟悉的本单元课文入手,将学生的思维自然的吸引住,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二、贴近生活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让学生说真实、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真实的生活还原给学生,当真实的生活情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他们会倍感亲切,自然纷纷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的发言就会变得灵活,生动起来。如:天水王帆老师指导的《说说我的小制作》就从老师自己亲手制作的带围巾的小女孩作品入手,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老师介绍制作过程,学生倾听。然后再让学生来介绍,从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抢着说。三、关注细节,有效引导,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当学生将真实的生活还原到课堂中时,只是一个个零散的片断,怎样让这些片断化成生动的文字呢?需要老师们的有效引导了,应该把握住这些细节,以语言、行为、动作上的鼓励,引导帮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像。马红彦老师指导《热爱生命自行命题》,老师讲了一个残疾人上楼的片段,由于老师抓住了细节,从动作,神态的描写中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残疾人不屈向上,自立自强的画面。然后让学生写下自己最感动的一个瞬间。学生的语言在有效引导之下变得丰富、生动、大胆,此时再动笔去写,就早已成竹在胸了,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老师们的有效引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就能提高习作能力。有了鲜活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学生不会再无话可说,但写作还需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积累好词佳句,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这些语言材料来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文采飞扬,同时,要想给学生有效的引导,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要不断加强,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自己成为一条涓涓细流,才能保证为学生提供新鲜的生活源泉。综上所述,我想在实际教学中,只要能贴近生活,注重有效引导,挖掘真实感受,作文教学将不再可怕。甘肃省小语会2014年青年教师表达类教学观摩心得体会兰化一校韩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