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图文共赏教语文VIP免费

图文共赏教语文_第1页
图文共赏教语文_第2页
图文共赏教语文_第3页
图文共赏学语文现在的新语文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尤其是在插图的配置上。教材中的这些插图,紧扣课文内容,形象生动,直观逼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缩小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且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那么如何处理好教材中的插图呢?就文绘图,以图悟文,图文共赏,不失为语文教学的理想方法之一。下面谈谈自己图文共赏教学的一点浅见。一、巧用插图导入新课巧妙的导入多种多样,而巧用插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教学时可以直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也可利用多媒体等教具加以辅佐。例如学习《桂花雨》一文时,我先让学生面对插图鉴赏画面,然后导入“图中从树上纷纷落下的桂花像什么?”生答:“像雨”“对,这是一种特殊的雨,叫桂花雨。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是《桂花雨》。”(板书课题)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情境,学习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二、借助插图指导阅读视觉形象是最便于领会、便于接受的。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某项知识或事物,如果用语言解释,可能说了半天学生仍不甚理解。若利用插图等形象事物,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我打破读读——讲讲——背背的诗词教学的惯例,先让学生看着书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分析该词的写景意象:低矮的茅屋,清翠的溪草,潺潺的溪流,恬淡的农村风光……再品评人物的典型活动:白发翁媪戏谑打趣,大儿溪东锄豆,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和悦的村居生活,朴素而清新。词作景物描写逼真,人物风貌真切。品读词作,犹如人在画中,韵味淡远悠长。这样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又增进了对绘画的了解。图文共赏的妙趣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多层面的艺术审美享受得到了综合提升。除了这首词,我觉得古诗词学习都可以用这种图文共赏的方法学习。因为古人写诗都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如学习《故宫博物院》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我便借助书中故宫的平面示意图,按照有南到北的中轴线,观察,讨论,填写,分析,学生很快的就清楚地了解了本文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像这样借助插图展开教学,直观明朗,省时省力,收效显著。三、利用插图帮助学生感知。学生在初始阅读课文阶段,强调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现行教材的许多文章图文并茂,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例如教学《草原》一课,学生初读课文后,对照插图进行观察,学生很容易知道课文写了内蒙古草原一碧千里的特点,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以及蒙汉人民依依不舍的情景。学生脑海里同时会出现一幅热情的草原迎宾图。这时,插图对学生的形象感知发挥了重要作用。四、通过插图提高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看图说话,它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及看图的能力。要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看图习惯,提高学生的看图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有必要从课文插图入手,通过让学生自己看插图,并加以引导,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各自给对方讲述自己眼中图片的含义,带着自己对图片的理解,教师再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到课文中找一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读完课文后,借助插图来具体地、有条理地复述课文。例如学习《桥》一文时,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要了解雨的猛烈,洪水的狂野,老支书的冷静和不徇私情,老师可指导学生看插图,图上画得清楚明白,那粗大的雨丝、雨点,翻滚的巨浪,老汉揪出儿子的画面,学生边看图边复述,既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及看图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可凭借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例如教学《将相和》一文中“负荆请罪”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廉颇背着荆条去蔺相如家请罪的情景,蔺相如会怎么做、怎么想、怎么说;廉颇会怎么做、怎么想、怎么说。并让学生当场表演一下这个场景。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又能提高他们对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精品文库+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小学学习各类资料大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