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标点符号用法VIP免费

标点符号用法_第1页
1/10
标点符号用法_第2页
2/10
标点符号用法_第3页
3/10
•标点符号的运用•1、逗号、句号、问号、顿号、感叹号、冒号等都不能用在某一行的第一格。•2、顿号用于句中最小的停顿,有多个顿号时最后一个顿号用“和”或“以及”代替。•例:王周去过天津、北京、深圳和武汉这四个城市。•3、并列词语作谓语、补语时,并列词语中间不用顿号,改用逗号。•例: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例:我班同学把校园打扫得又干净,又整洁。•4、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中间不能用顿号,而要用逗号。•例:这里的山啊,水啊,小桥啊,田野啊,都能唤起我对童年的记忆。•5、相邻两数都表示约数时,这两数之间不要用顿号。相邻数字是确数时用顿号。•例:这根条石可能有四五百斤重。•例:七、八年级的学生都到操场上集合。•6、并列的书名号,并列的引号之间都不能用顿号。•例:从1903年起,泰戈尔陆续发表了了《小沙子》《沉船》《戈拉》等小说。•例:这时,会场上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7、在大的并列关系中又有小的并列关系,则大的并列关系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关系之间用顿号。•例: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8、分号可用在并列分句之间。如果分句中没有逗号,各分句之间就不用分号。•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9、句子有问的意思才能用问号,没有问的意思就不能用问号。•例:只有古柏知道这昔日的野岭荒山是怎样变成今天的繁华世界。•例:不亲口尝一尝,你怎么知道梨子的味道?•10、选择问,只在最后一问用问号。•例:明天放假,你准备在家做作业,还是和我一起去踢足球?•11、连续问,每一问都要打上问号。•例:你丢了多少钱?钱是放在哪儿的?知不知道是谁偷的?•12、问句是倒装的,问号要用在后面。•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13、感叹句是倒装句,要把感叹号用在后面。•例:多壮观啊,黄果树瀑布!•14、前面是总写,后面是分写,总写与分写之间用冒号。•例:任何体育活动都有利于身心健康:打球可以训练灵活性,跑步可以增加耐力,跳高可以加强腰和腿的力量。•15、前面分写,后面总写,分写与总写之间打冒号。•例:爸爸爱下棋,妈妈爱看连续剧,我爱打篮球:我们一家人是各有所好。•16、用在提示性词语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例:一切战争的最终结果都表明:得人心者才是最后的胜利者。•17、冒号的提示作用要管到句末,而破折号的提示作用只管领句中的一部分。•例:这次职工代表大会三项议程: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大会理事。•例: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18、冒号和破折号在句中起解释作用时,其前面或后面不能带“即”字。如,下面的用法是错误的:•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即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应去掉“即”字)•19、说话人在前面,“说”字后面用冒号。说话人在中间,前后都是他的话,“说”字后面用逗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在后,“说”字后面用句号。•20、引文意思完整,能独立成句,那么句末的点号要用在下引号之内,且引文前面用冒号。•例:看到如此情景,我不禁想到一句古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般说来,引文前面有冒号,则句末点号放在下引号之内)•21、如果引文只是作为整句的一部分,或引文不完整,则句末点号用在下引号之外。•例: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般说来,引文前面没有冒号,则句末点号放在下引号之外)•22、使用引号,要注意引号内的人称和语气。•例:儿子来信了,信上说:“他在外工作和学习都很好,不用我们牵挂。”(从人称看,此句是转述,不用引号)•23、只对句中某个词进行说明的内容要用小括号,这叫“句内括号”,句内括号用在句末点号之前。•例:猴子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24、有时小括号里的内容对整个句子进行说明,这叫“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标点符号用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