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自主学习的培养从化市太平中学刘志文自主、合作与探究是生物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要义,其中指出“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学习。”其主要的特征是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大量的非结构型的经验背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下面浅谈对生物学科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的启迪。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学生是否愿意自主学习,要看教师是否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的最初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善于创设问题情景。(一)师生共创情境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把许多具体事物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做到可见、可触、可尝、可闻,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花》时,引用录相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花然后让学生将事先准备的花摆出来,使学生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的情境中展示学习,从而逐渐被各种美丽的花吸引,渴望了解更多有关花的知识。(二)学生自创情境教师拟定一个主题作为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如:在讲遗传现象前,让学生做家庭调查,重点针对家庭成员的单(双)眼皮、舌两侧能(否)卷起,有(无)耳垂,有(无)酒窝等性状展开调查,做好记录。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关材料,并认真预习未学过的知识,课上进行汇报展示,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三)小组合作创设情境在讲《细胞吸水和失水》时,通过让学生阅读材料,根据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创设实验情境,结果提供了如下材料:清水、盐水、萝卜条、小白菜、小黄瓜、白糖、西红柿、盘子、小烧杯等;创设了多种情境(1)白糖拌西红柿(2)盐水腌萝卜条(3)往发蔫的小白菜上洒水(4)发蔫的小黄瓜放入清水中等。这样创设的情境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情境,可以极大激发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二、营造氛围,实现有意义的自主环境和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起作用。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生活中所付出的精力。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我们主张学生自定目标——自择方法——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我展示。学生在这样的“场”中自由自在地玩、想、说、记,实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学生在长期迁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学会了怎样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而这样的“场”需要营造民主、和谐、自主的氛围。(一)教师要做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要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活动,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应适时鼓励学生,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1和旺盛的热情。教师应放下架子和面子,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营造一种充满合作、自由和谐的氛围。(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学习活动中的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建构教学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激励学生以独立角色、建设性的姿态对教师做出科学性的评判,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观”。(三)在探究中展示自主在“观察鲫鱼外部形态”教学时,前后座4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的玻璃缸中放几条大大小小、游来游去的鲫鱼。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想知道鲫鱼的哪些知识?你打算怎样来学习这些知识?说说你的设想并作好记录。根据学生的愿望设计,重新分成:鳞片组、呼吸组、视力组、鱼鳍组(鱼鳍组也可细分背鳍、臀鳍组、胸鳍、腹鳍组、综合组)。要求每组学生认真观察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向全体同学汇报。要求同小组内(每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