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亚东第一小学:谭玲教材分析:《晏子使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位于教材的第11课,讲述了智慧超群的晏子与楚王三来三往妙语连珠智斗交锋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晏子如何利用能言善辩的口才反驳了楚王的侮辱,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更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到最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通过课文的学习引领学生感悟晏子的语言艺术,体会他的铮铮铁骨。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活泼可爱,乐于读书,求知欲强,有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揣摩文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尤其容易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追求美好的理想。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晏子、侮辱、敝国、拱手、柑橘、淮南、盗贼、尊重、赔不是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1、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晏子机智的辩才和爱国精神。2、巧辩方法的分析和运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2、了解课文内容。一、激情导课简介背景: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1、看大屏幕:(晏子图片),说你对晏子知多少?2、板书课题,齐读——《晏子使楚》。3、你对课题是怎样理解的?(晏子原名"晏婴","子"是古代对男人的一种尊称。使:出使。楚:楚国。)二、检查预习(出示课件)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2、检查生字词。“晏子、侮辱、敝国、拱手、柑橘、淮南、盗贼尊重、赔不是”等。3、找出文章的关键词“侮辱”、“尊重”所在的句子,并画出来。(两个词在文章的开头和结果,也就是故事的起因和结果。)4、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整理如下)(1)晏子为何出使楚国?(2)楚王为何侮辱晏子?怎么侮辱?(3)晏子怎么赢得尊重?靠什么赢得尊重?5、教师相机介绍晏子出使楚国的背景资料。齐国在春秋时期是最强大的诸侯国,到了齐景公时,由于他贪图享乐,齐国开始走向下坡路。而此时,南方的楚国却正在蒸蒸日上,成为春秋时期另一大军事强国。在齐景公即位的第二年,由于他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公开齐国,齐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此时楚国由楚灵王执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因此打算羞辱一下齐国的使节,于是便有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楚王几次侮辱晏子?是怎样侮辱他的?结果怎样?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1、同桌合作学习、交流。(读课文想一想:晏子没有辱自己的使命,他是怎样做到的呢?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再品读课文,进一步了解燕子是怎样不辱使命的?并画出有关句子2、师生交流四、细读课文,品读感悟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2、师生交流体会晏子的智慧(一)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1、读第一次较量,画出晏子被侮辱的地方。2、晏子理应受到何待遇?楚国应该怎么显示?结果受到何待遇?3、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4、读读下面三个回答,哪个更合适?(1)、唉,谁让人家楚国强大呢?我还是走吧?(2)、我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楚国,理应获得款待,怎么能钻狗洞?真实岂有此理!(3)、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5、怎么形容晏子的语言?6、用什么语气读?7、师用强硬语气读晏子反驳句子?生评论。8、生自由朗读。9、指名读,师生点评。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