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复习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2)农村和城市的改革(3)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4)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5)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本精神中考考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1、内容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B、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C、拨乱反正。2、意义: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二、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农村改革内容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凤阳小岗村率先典型:意义: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城市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点国企改革内容:A、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有制改革的方针);B、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C、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三、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1、经济特区第一次提出办特区主张的人物:邓小平1979五大经济特区:1980年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福建的厦门市、1988年的海南岛(面积最大经济特区)2、对外开发的扩大80年代经济特区(5个)—沿海开放城市(1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7个)90年代上海浦东新区、内地(沿江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开放城市、边境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扩大开放的窗口城市上海浦东对外开放对我国的影响:A、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B、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C、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A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不断完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农村和城镇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1、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的表现2、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的表现:A、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以宪法为核心,包括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法律部门。C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五、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①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第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1987年,中共13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即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确定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③邓小平南方讲话明确提出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邓小平的南方讲话,被称为“带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④1992年,中共14大上,概括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它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地位⑤1997年,中共15大上,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了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⑥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