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愚公移山《列子》第三课时一、本课任务1、流畅的复述课文翻译。2、思考问题,分析愚公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1、为什么要移山?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苦于阻塞绕远苦于山北的阻塞,进出要绕远。2、山移走了有什么好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直到达水南山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3、参加移山的有哪些人?愚公、荷担者三夫、京城氏之遗男。4、移山有哪些不利因素和阻力?不利因素:①山高山大②年老体衰③劳动工具落后④路途遥远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遗男始齔。荷担者三夫。③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太厉害了同“慧”,聪明凭并损坏草加强反问语气把……怎么样阻力:智叟的讥讽5、愚公及其家人如何回答其妻献疑?疑:且焉置土石?“之于”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况且哪里放况且把土石放在哪里?答: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6、愚公认为山一定能移掉的理由是什么,他是如何驳斥智叟的?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7、想一想:同样面对移山这件事,为什么愚公和智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愚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有奉献自己造福后代的美好愿望,所以对移山充满了信心。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畏惧困难,怀有私心,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大智如愚鼠目寸光“智”“愚”反过来使用,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8、移山的结果怎样?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听说了这件事害怕停止向被感动背同“措”,放同“垄断”,高而不相连的山9、结果是神仙帮忙搬走了两座大山,有人说,愚公到底还是无能的人。你怎么看?以神话故事结尾,更加突出了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同时故事的结尾也照应了故事的开端。10、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无论面前的困难有多大,只要我们有决心,有勇气,有毅力并用行动去面对它,就一定能够胜利。对比和衬托手法二山高峻人少力微工具简陋对比智叟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自作聪明愚公胸怀大志远见卓识敢于斗争对比遗男热情帮助智叟顽固不化对比山神惊惧天帝感动衬托愚公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当堂检测一、填空题。1、文中表现愚公移山时运送土石路途遥远的句子是:2、文中描写移山时劳动工具落后的句子是:3、文中表现愚公移山决心的句子是:4、从愚公的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抄写重点句子的翻译。2、完成学法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