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阅读:——对结构、内容的整体把握——每一个局部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女孩们“慌了神”“心不在焉”“开始梳妆打扮”——凤娇和“北京话”——香雪和铅笔盒一个问题:香雪是否有很强烈的虚荣心?说香雪有虚荣心的读者,在香雪的故事中找到相关的三个情节来支持自己观点:一、被同学奚落后,她认为父亲制作的小木盒“笨拙、陈旧”,感到“几分羞涩”;二、不惜用母亲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自动铅笔盒,并走三十里夜路,类似为假项链而付出十年艰辛的马蒂尔德;三、当听到“北京话”已有爱人,“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为台儿沟委屈。”虚荣——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所凭依的是虚假的条件甚至欺骗的手段。尊严——追求精神的独立和高度,凭依的是自己诚实、艰辛的努力。“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哦,香雪!香雪!”“过去,读过什么作品以后,有这种纯净的感觉呢?”“我第一个想到的,竟是苏东坡的《赤壁赋》。”——孙犁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