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古诗两首》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学段小学学科语文章节第四单元课题名13.古诗两首课时2课时执教教师单位江西省赣县区城关小学教师姓名廖仲林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诗、林、童、黄、闭、立。会认12个生字:所、牧、捕、蝉、闭、立、池、惜、阴、晴、柔、露。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夏天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句中的意思。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发现,诗词之中描绘的夏天的美丽景色。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间安排一.导入(3分钟)二.自读古诗。(2分钟)三.学习生字词(8分钟)四、再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3分钟)五、品读,读懂诗意,读出情感。(15分钟)六、指导写字(4分钟)七、点评(1分钟)课后小结1.通过教学,切实的落实了针对古诗的朗读指导,把一篇篇充满着童真童趣、诗情画意的古诗,透过学生不断地感悟进行诵读,再通过反复的诵读提升感悟。体会古诗具有的“一诗一画”的特点,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画”,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思维上不断扩张,在认知上不断深化,使得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他们的诵读水平有了切实的提高。2.把握教学的目的,围绕目的引领学生体会诗句的含义。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合作、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了解古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能够从诗句中感悟夏季美景。学生通过学古诗,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3.教学中,注重了课堂生成,活化了生硬的古诗课堂。没有固守预设,而是尊重学情,关注课堂生成,充分利用好学生们这些有趣的课堂生成,力求在对话中生成“对话”。对学情的尊重这才是主体第二课时《小池》一、看图揭题,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特别可爱的小牧童。这节课,让我们坐上时光快车,跟随诗人杨万里一起到夏天的池塘边游玩。师:你看,这儿美吗?你看到什么很美?生:我看到很美。师提示:加上形容词,能把景物说得更美。2、这首诗的题目叫——小池。板书课题:小池“池”是整体认读音节,(板书chi)右边三点水,左边是个“也”字。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翻到课本60面,自由地把古诗读两遍,不认识的字,对照着拼音多读几遍。(学生读了两遍后,老师问:会读的同学举手告诉老师)2、学习生字。(1)小青蛙过河看,生字宝宝与荷叶交上了朋友,小青蛙想要过河去,可它还不认识这些生字呢。小朋友们,你能帮帮它吗吗?谁来帮忙?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来帮忙。请你读慢一点,让小青蛙听得清楚一些,好吗?Chi----池xi-----惜(你读得真好,发音准确,声音响亮,可小青蛙说,光你会读了还不行,全班同学都会读了,它才能跳过去)(2)小青蛙顺利过了河,你听,它在感谢你们呢。(3)它又带着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我们一起来喊出它们的名字。(4)小青蛙在游戏中很快就学会了这些生字,它还给同学们出了几道题,要考考大家呢。你敢接受挑战吗?a这里有两个字是表示天气的,你能找到吗?性原则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对“意外”的恰当处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对话中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备注b你知道翘舌音的字有几个吗?c这有前鼻音的字吗?d有后鼻音的字吗?e同学们可真棒,你听,小青蛙都为你们鼓掌了。我们也把掌声送给自己吧。3、读古诗(1)调皮的生字宝宝又躲到古诗里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谁来读古诗?还有谁会读?(2)读古诗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才好。听——(3)你能读好节奏吗?男生读——,女生读——,齐读——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1、这么美的一首诗里写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看看插图,看看诗句,用圈圈在诗中把景物圈出来。(我们按顺序来看)2、(1)诗人写的第一种景物是什么?板书泉眼出示灯片(泉眼就是泉水的出口)读词卡泉眼我们宜春温汤的温泉可有名了,你看,它还冒着热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