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集合问题》教学设计河苑小学黄超霞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材第104页及做一做第1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2、使学生借助韦恩图,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姓名卡片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游戏导入,渗透数学联系。(3分钟)脑筋急转弯: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看电影,可他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引导:有一个人身份特殊,爸爸既是爷爷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爸爸,也就是说爸爸既爸爸又儿子,爸爸被重复计算了。(贴出既······又······)并让学生造句。小结:像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多。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走进《数学广角》探究数学中的这种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进行小结学生听题思考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初步感知重复这一现象。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3分1、引出质疑下面是参加唱歌、跳舞表演的同学的名单(课件)唱歌王明李小红丁俊周晓华跳舞罗梅周晓华杨丽多媒体出示问题:师:上星期三我们学校举行了元学生听讲认真用学生身边的例子创设问题情境,钟)(1)参加歌唱表演的有()人。参加跳舞表演的有()人。(2)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表演?旦文艺表演,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表演的一些精彩节目。老师调查了一些同学参加节目表演的情况。思考回答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表演,引出疑问。三、引出韦恩图,加深理解(10分钟)1、让学生设计一幅图,可以一眼看出参加唱歌、跳舞表演和两项都参加的有哪些同学。(让学生自由设计后汇报)2、让学生出来黑板演示,把参加表演的学生的名字贴在黑板合适的位置。3、介绍韦恩图这样的图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人发明了,他就是韦恩,韦恩是十九世纪英国的数学家,在他著作的《符号逻辑》中发明了这种图,因此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就叫韦恩图。韦恩图跟表格比较,韦恩图的优点是既能清楚的表示各部分的人数,又能突出重复的人数,所以在做韦恩图时关键是找出重复部分。教师引导学生绘制韦恩图教师介绍,引出课题,突出韦恩图的优点与关键点学生听讲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完成设计。学生认真听讲让学生理解怎样画韦恩图和各部分表示的意思。让学生了解韦恩图的来源,以及韦恩图的优点和关键点。四、探究算法(5分钟)列式解答,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表演?方法一:4+3-1=6(人)小结:歌唱的人数加跳舞的人数再减去重复的人数就是总人数。方法二:3+1+2=6(人)小结:左边的人数+中间相交重复的人数+右边的人数=总人数教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讲出算式中各个数字表示的意义。介绍多种解法。学生思考列式,同桌之间讨论交流算法,学生代表汇报算法,并讲出算式中各个数字表示的意义。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掌握有关集合实际问题的解法,理解韦恩图各部分的意思。五、巩固练习(15分钟)2、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下面是比赛学生的名单。(书本例题)跳绳杨明陈东刘红李芳王爱华马超丁旭赵军徐强踢毽刘红于丽周晓杨明朱小东李芳陶伟卢强(1)完成韦恩图。(2)列式解答: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2、把下面的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书本做一做)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解答问题学生独立完成,解答问题1、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能够独立完成该题,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2、通过与情境题对比,可以得到,计3、同学们到动物园游玩,参观熊猫馆的有25人,参观大象馆的有32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18人。(1)只参观熊猫馆的有多少人?只参观大象馆的有多少人?(2)填写右边的图。(3)去动物园玩的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解答,并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问题算时有几人重复就减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集合的理解。2、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