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大道之行也》教案授课教师:孟连县民族中学何忠平授课时间:2014年10月21日授课班级:民族中学八年级151班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3、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知识与理解:1、朗读成诵、积累字词。2、把握“大同”社会基本特征。能力与方法: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2、能够联系《桃花源记》,联系历史,联系实际,探求未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二、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法、指导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启发诱导式的教学学法:边读、边听、边想、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以学为主、以生定教。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讲述路不拾遗的故事。(1)、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成语?此外还有一个成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2)、两成语打一电影?《天下无贼》。过渡:《天下无贼》是理想中的社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孔子的“大同社会“,看看他理想中的社会又是怎样?2、作者及《礼记》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二)朗读感知,疏通文意。1、自读课文(默读方式),整体感知解决字词障碍。2、教师范读.。3、齐读课文,感知文意。4、翻译课文,积累词句。给加点的字注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1词语积累:1、通假字。与:通“举”,选拔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1)、人人都能得到关爱,从生存需要方面。(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从发展需要方面。(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从精神愉悦需要方面。2、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五、合作探究,讨论延伸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请说明你的理由为了更好的实现理想社会,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六、课堂检测。(导学案)七、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理想社会。3、完成研讨练习一、二题。八、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总领→“大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总体特征)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基本特征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全文的总结语2大道之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