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而且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分发每小组一袋,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糖果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生1、有些小组分得一样多。生2、有些小组一人分得一个。(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师: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教师(板书课题)师: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提问: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二、动手操作,学习平均分1、教学例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三、巩固平均分。巩固“平均分”的含义⑴、书第13页的做一做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每份同样多②、操作:用10个○片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⑵、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的意思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过程说一说吗?①、同桌互相说一说②交流汇报生1:把15个橘子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3个生2:把15颗糖果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3颗3、引入例2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①学生动手分一分(用○代替橘子)师参与活动②交流分的结果(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生1:一个一个地分……生2:先两个两个地分剩下的再一个一个地分……生3:三个三个地分……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个橘子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④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平均分、结果)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三、课堂练习。1、练习三第3题①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相应的梨子②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注意总数、份数的渗透)③评析,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2、练习三第一题①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②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③评选,谁插的花最漂亮(培养学生的欣赏美的能力和做答认真的习惯)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平均分3、练习三第2题①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分析能力②评析,你想对第1、第2题说句什么话?(第1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