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起步》教学设计一、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5、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前人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列强的侵略,请你列举一下列强进行的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条约。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了解了那段屈辱的历史。列强的枪炮在轰开了中国国门的同时,也轰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和思想,给中国人带来了他们先进的科技与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在中国兴起了一股学习西方,不断探索的过程,这就是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过程:以表格的方式对本单元的每课进行总结。在复习过程中,首先利用学案展示空白表格,让学生填写表格进行知识的回顾与梳理。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主要起引导的作用,并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强调每课的重点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更加理解。(一)洋务运动学生归纳:教师进一步提问: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哪些民用企业?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有何地位?思考: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二)戊戌变法学生归纳:教师进一步提问:戊戌变法的性质怎样?戊戌变法的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知识深化、比较:为什么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成功了?(三)辛亥革命学生归纳:爆发1911年10月0日武昌起义爆发领导孙中山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教师进一步提问: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谁?请列举他早期的革命活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目的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自强、求富内容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划海防④创办新式学堂评价①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时间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目的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代表康有为、梁启超内容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军事上影响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性质是怎样的?辛亥革命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它的失败说明什么?知识深化:比较辛亥革命何戊戌变法的异同。(四)新文化运动学生归纳: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旗帜民主、科学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