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2020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贯彻落实了全国、全省汛期气象服务动员大会会议精神,按照XX市气象局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部署,确保了“思想认识、技术装备、岗位责任、规章制度”四到位,做好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业务工作,为地方防灾减灾救灾提供了准确及时有效的气象服务。为隆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隆昌市2020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入汛以来我市主要降雨情况和高温干旱情况5月1日至9月30日降水总量为657.6毫米与历年同期807.2毫米相比偏少19﹪,汛期主要有2次暴雨天气过程“6.15”、“9.8”暴雨(以隆昌本站资料为准),7次强降雨天气过程。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度的天数有18天,今年日最高气温为38.2度,出现在8月26日;8月4日至8月27日全市25个监测站,陆续达到气象伏旱标准,持续到9月8日。二、全面做好汛期气象服务的组织工作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责任切实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川气便函〔2020〕64号《XX省气象局关于开展2020年汛期气象服务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4月完成了汛期气象服务准备情况自查整改,做到思想、技术、人员、装备、制度“五到位”。3月25日叶晓锋局长召开相关工作会,对汛期服务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3月25日全局职工参加了全国汛期气象服务视频动员会,3月29日省局汛期动员会。4月3日和4月8日分别又对对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强化认识,要求每一个气象人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确保今年汛期无气象安全责任事故提供了坚强保障。严格落实领导24小时在岗带班和业务人员ab岗值守班制度,岗位职责明确,健全灾害性天气预报签发制度和应对突发性天气的监测、预报服务、应急值班工作制度,坚决杜绝各类责任性事故发生,确保服务工作万无一失。遇重大过程,全局职工将全力以赴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梳理规范了各类气象信息第1页共5页的发布方式、发布范围、发布渠道,同时做好发布气象信息留痕书面留痕工作,使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印制汛期值班日志、各类气象信息发布本等)。对汛期所用的业务系统、预报方法、技术指标等进行了学习、演练,做到得心应手。熟练掌握县级业务系统、专业气象服务系统、气象决策服务系统、micaps系统操作、应用。通过集体学习和自学,强化提高了综合人员对业务规范和汛期业务制度的掌握以及观测员对自动化设备维护、故障处理和在应急情况下人工补测和发报的能力。我局每月开展相关气象服务演练工作。建立健全各项业务技术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情况,重新修订了2020年防汛手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坚决杜绝责任性事故发生。同时对汛期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做到了职责分明,认识清楚。2.进一步深化部门协作,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机制制订完善汛期气象服务制度和气象服务方案,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同地方机构改革后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局、防汛办等部门走访协调对接,确保了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无空挡,实现了信息共享,建立了突发事件协作防御及处置机制。制定了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与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展了“直通式”服务。3月25日同应急管理局召开协调会就气象应急服务达成共识;4月26日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8月28日、9月24日参加有应急管理局主持,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气象局、农业农村局等参加的自然灾害风险会商预报研判会,提供了气象建议。汛前完成全市25个自动区域站社会化维修、维护工作,与铁塔公司达成业务承接,确保气象要素准确无误;租用了一条移动公司备份光纤,网络切换有预案有保障。健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和机制,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绿色通道”,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和基层信息员队伍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4月10日完成接收气象决策短信名单的收集整理工作,重新确定第2页共5页目前征集了1890名责任人,覆盖全市各行各业,针对上述人员,做好气象决策短信信息服务工作,强化气象信息畅通,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完善片区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