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猪病防治要点摘要:春季气候反常,昼夜温差较大,猪只免疫能力和抗病力下降,如果猪场管理、预防保健等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导致猪病发生。因此,加强管理,平衡营养及优化环境,科学使用疫苗及药物是防治猪病的关键。关键词:春季;猪病;防治春季是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气温变化幅度大,加上我国南方多阴雨天,北方多沙尘天气,这些气候特点决定了养猪要因势利导,注意饲养管理和预防保健等工作。下面就这些工作,笔者简单谈一谈,希望能给猪场和养殖户提供参考。1良好的管理能大幅减少疾病的发生和蔓延。饲养管理不当是诱发各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在猪的饲养管理中,环境控制非常重要。1.1控制温度养猪时如能做到根据不同阶段,给予猪只最适温度,会大大减少应激。春季时要预防低温的应激。因为,低温会使仔猪行动缓慢,易诱发腹泻或排稀软粪。而成猪和育肥猪虽然变化不明显,但在10℃以下的气温下,猪体散热增多,猪只会为了维持体温而增加采食量,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此外,温差太大或低温还容易导致猪只感冒,诱发细菌性疾病。1.2控制湿度猪舍要尽量保持干燥。如果将猪只置于高湿度(80%以上)的环境饲养,会加大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皮肤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率。如果在低湿度(30%~40%)条件下,却容易导致猪舍内尘土飞扬,空气质量下降。在春季,如加上低温的影响,低温低湿更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传播、蔓延,给养殖业造成更大的损失。此时,如果进行喷雾消毒,则可在空气净化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提高舍内湿度,较好地预防或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1.3控制饲养密度猪舍内饲养密度过大会使猪的生活环境极度恶化。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饲养,持续的应激可使防护反应减弱,会诱发消化紊乱、神经兴奋等疾病,降低生产性能。过密饲养还可使猪只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降低,使舍内空气质量下降。1.4注意环境卫生,加强通风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换气。猪舍内堆积的大量粪尿,洒落或吃剩的饲料等都会导致粉尘污染和大量细菌繁殖。因此,猪场应做到及时清理清运走粪尿,清理、清扫槽内及圈舍地面残剩饲料。通风换气就是排出或稀释舍内污浊的空气,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春节,气温不是很低,尤其在目前规模化养殖的情况下,这项工作不容忽视,否则呼吸系统疾病会频繁发生。2重视消毒,切断猪病传播途径。在养猪场,有时虽然没有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中存在传染源。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等途径入侵,进而致病。通过消毒,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春季,病原微生物繁殖变得活跃,要对猪场及周围环境进行一次彻底净化。对于猪舍内部消毒,平时每周消毒2次,染疫后要每天消毒1次。而对场区外周环境,平时要每周消毒1次,染疫后每周2次。消毒方法:畜禽舍彻底清洗干燥后,全面喷洒3%烧碱溶液或1∶3000百毒杀等任意一种消毒剂,待干燥2~3d,必要时用20%石灰乳涂墙。所有设备清洗干燥后搬入舍后,再进行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42mL福尔马林、水21mL、21g高锰酸钾,熏蒸24h后通风12h启用);料槽与水槽先用10%漂白粉溶液或2%~3%来苏尔等进行表面喷洒消毒,后用高压水枪洗净,干后放进密闭舍内一起熏蒸。饮水以1L水加入50~100mg百毒杀消毒。车辆、用具喷洒3%~5%来苏尔或15%~20%漂白粉混悬液消毒,车轮经过2%烧碱溶液或20%石灰水消毒;工作服等洗净后浸入0.1%新洁尔灭溶液中30min后,晾干待用,进入舍前再在紫外线照射室照射10~15min;粪便消毒主要采取密闭堆积发酵,污水消毒可按1L水放入漂白粉5g搅拌,过2~3h可达到目的。畜禽场大门口、生产区入口要设置消毒池,池内加入2%~3%火碱液,3~5d彻底清洗更换一次,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环境消毒(舍周、运动场、通道、装卸台等)可地面喷洒2%烧碱溶液或20%石灰乳。消毒时一定要避免长期使用某种消毒药物,应经常轮换。在生产中,很多单位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这并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不可取。因为配合使用消毒药,反而会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