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对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作用摘要:高职教育是一种比较新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在体现自身特点的同时,还要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其形成完善的人格、世界观、价值观。关键词:高职;艺术教育;专业学习;实现途径为了保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在20世纪末陆续通过提格升级一批中等专科院校等途径,成立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职业技术学院。这些院校为了突出其职业性,大力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在相当程度上忽视或弱化了他们艺术素养的培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职教育同样也是素质教育。2002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说明高校的艺术教育及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一、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原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高职教育应运而生。正因为高职院校诞生得过于突然,导致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法上无经验可循,同时,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其在成立之初普遍高举职业教育大旗,不重视甚至放弃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1.指导思想不明确。一方面因为高职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模式,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清楚,无法及时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从这些年推广的国内外高职教育理念及方法来看,无论是德国的“双轨制”英国的“BTEC”,还是国内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开发”“行动导向”等,基本都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鲜有提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更别提艺术素养的教育。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脱胎于过去的中等专科学校,教育思维难逃惯性定律的束缚,需要一逐渐转变的过程。其实,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强调职业教育的同时,应该不失其高等教育的本性,不能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混淆了艺术教育与其他通识教育的区别。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说:“艺术,就是用创新的手法去唤醒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着的情感。表达的手法越简单,叙述的感情越普遍,艺术的境界也就越高。”通识教育从知识层面上来说,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事实和思想的教育类型”,它是“非专业、非职业、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也就是说,艺术教育能够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对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通识教育一般是一种认知教育,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或技能。3.学生基础薄弱。由于高招基本采用分批投档录取的方式,作为最后一批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通常被认为学习能力较欠缺。因此,高职院校只能通过增加专业学习时间来弥补其不足,挤压了学生的艺术教育时间。二、艺术教育对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作用随着高职教育经验的积累,专家、院校及国家各方面也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培养高职学生专业素养是有重要作用的。1.艺术教育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了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目前的高中教育,基本上还是以应试为主,解除了三年繁重的文化知识学习及各种考试的压力,来到高职院校的学生急切地希望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而艺术教育无疑是一把很好的钥匙,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人类的伟大艺术成果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的人。另外,高职院校大多都是理、工、经、管类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学习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及数学、外语、政治、体育等必要的公共基础课,课余时间一般要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有关的知识,相对来说学习生活比较单调枯燥,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艺术教育的趣味性、多样性,正好可以调和这种负面情绪,使学生能够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更加投入地进行专业学习。2.艺术教育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了他们在专业上的创新能力。高中三年的文化课学习以及进入高职院校后所接受的专业课学习,基本上是属于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学习这类课程所必需的。但是过分的理性思维也容易形成惯性,限制了学生在技术和产品上的创新能力,极易把他们培养成社会生产各个部门或流水线上的固定部件。而艺术教育通常要求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艺术形式及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