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实验技能题——开放探究,实验创新题型解读实验技能题在命题中可以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选择题中多是对课本基础实验、实践活动的考查。涉及实验原理、目的、材料、试剂、仪器、步骤、现象等内容。类型主要有应用是否正确、步骤是否正确、对照是否正确三大类。拓展类多为基础实验综合考查,及课本基础知识应用在实验中的考查。非选择题中的实验探究类习题突显能力考查,既重视了教材基础实验的应用考查,又突出了验证生物学事实、探究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考查。此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熟悉教材实验、分析整合教材相关知识,注重隐性实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备考指导1.重视对课本中涉及的实验(包括学生实验、实习、演示实验和科学发现史中涉及的隐性实验)程序的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不要以为亲自“动手”就可以了,关键还要“动脑”,特别是在动手之前应先动脑筋,三思而后行,“动手”实验之后要反思。对待实验不能停留在对照课本和实验指导“照方抓药”,而是应该在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的前提下把握实验过程及思路,理解实验程序,分析实验中的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的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既要知道怎么做,又要懂得为什么这样做,学会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既要重视实验结果,还要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将实验条件、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联系在一起,重视对结果的分析,学会探究和推论;既重视对成功实验的分析,也重视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既重视当前实验,又要深化类比课本中具有相似性的其他实验,更应能将实验思路进行迁移、拓展与应用。如“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拓展应用包括: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鉴定细胞死活、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比较两种溶液的浓度大小,等等。2.将教材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进行重组,提高实验综合运用能力。如可利用“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动物细胞的培养”“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设计实验验证某有机污染物对生物体具有致癌(或致畸)作用。又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等设计实验探究缺磷导致叶色暗绿是否是由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3.掌握常见题型与方法(1)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如列表法、平均值法、图像法等。数据处理基本程序是: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平均值→绘制曲线、统计图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记录数据表格的设计一定要清晰、科学。表格中要求包含记录原始数据和处理数据(平均值等)的空格,此外表格上方要注明表格名称、记录时间、环境条件等。(2)实验设计的基本流程:实验设计的关键是控制变量,包括:①正确确定和操控实验变量;②有效消除无关变量;③确定并准确检测因变量。具体方法一般是:①设置对照。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等量性”原则设计对照实验,即实验组、对照组分别对应实验变量的有无,其他变量(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此举可消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增强说服力;②选择简便可行的实验方法检测因变量。4.注意总结(1)中学阶段,最常用的提取、分离的方法是利用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盐析或层析;最常用的鉴别(定)方法是利用各种物质特定的显色反应(此法应严格控制样品的量,及有效排除其他有色物质的干扰)。(2)对同一台显微镜而言,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镜头越长,与玻片的距离越小;而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进光量越少。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应首先用粗准焦螺旋将低倍镜下降到接近玻片位置,眼睛同时从侧面观察,避免接触到玻片而损坏镜头,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轻轻转动粗准焦螺旋,上移镜筒,直到看清目标。换用高倍镜时,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换为高倍镜后用细准焦螺旋聚焦(注意:不能用粗准焦螺旋)。【例1】科学研究发现,植物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从而使背光侧生长加快,弯向光源。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