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一、教材《用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是小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启蒙课,是后续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并懂得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含义。过程目标:经历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探究过程,领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胜性。培育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才能。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领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感情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重点: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过程,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难点:从具体问题情境抽象概括出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四、教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谈话法、自学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过程,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五、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算、报、猜、看、读、判、练、用等活动抽象概括出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六、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了三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三)巩固提高综合运用。(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我用了三个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情境一:巧算24出示:A、2、3、44张朴克牌,请学生算24,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同时电脑播放青蛙儿歌,在学生算完后,我问这儿有没有1?大家会说:A=1,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字母能表示具体的数。情境二:报数当报到的数是5的倍数时就说m,不能说这个数如:1、2、3、4、m、6、7、8、9、m。每次报到m时,我都适时问m是几,并板书,当全班都报完时,便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字母可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情境三:青蛙儿歌在报数游戏结束后我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儿歌说到哪了?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不能)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首儿歌的意思,有的学生会说无数只青蛙无数张嘴,也有的学生会说n只青蛙n张嘴,还有的学生会说b只青蛙b张嘴等,从而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需要。我再追问学生n可以表示哪些数?n能表示0.5吗?体会这里的n只能表示整数。三个情境之后,我引导学生观察a、m、n这些都是字母,这些字母都代表着一些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用字母表示数并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选取了3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领会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符合课标的要求,使抽象的概念更容易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身边,同时学生参与游戏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又在游戏中渗透了用字母表示数,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猜年龄我随机采访一位同学(如:李四)问他的年龄(假如10岁)告诉学生老师比他大28岁,老师几岁?板书10+28引导学生理解10+28即可以表示老师的年龄,还可以表示老师比李四大28岁的关系,接着讨论并板书当李四1岁、9岁、11岁、a数时老师的年龄。问a+28可以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察看发现李四和老师的年龄在变,但老师比他大28岁的这种关系没变,由此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又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再问学生a能代表所有的数吗?比如500行不行,从而明白:用字母表示数,有时可以表示任意的数,而有时所表示的数却有一定的范畴。最后变换角度思考,如果老师B岁,同学年龄该怎样表示?老师这还有一道题想考考大家:王老师和杨老师的年龄是m岁,王老师和杨老师的平均年龄是()岁(设计意图,本活动以学生熟悉的年龄问题切入,贴近生活实际,探究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间的关系,渗透函数思想,同时,懂得用字母表示数时取值要符合生活实际。)活动二:摆三角形电脑课件出示:学生齐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