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德育目标、内容、途径“生活化”理念的启示摘要道德教育“生活化”取向已经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国外德育改革经验也印证了这个事实并成为了我们当今德育改革与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试从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目标、内容及实施途径三方面的“生活化”理念,解读出日本德育生活化理念对我国当今道德教育改革的有益启示。关键词日本道德教育生活化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4.067EnlightenmentofJapaneseMoralObjectives,Content,Approach“Life”Concept——ImpressionsafterReadingWangLirong”s“ComparativeStudyofMoralEducationinContemporaryJapanandChina”GONGShuai(BinzhouUniversity,Binzhou,Shandong256600)AbstractMoraleducation“life”orientationalreadyisaninevitabletrendofeducationreformanddevelopment.Moralreformforeignexperiencealsoconfirmsthisfactandhasbecomeanimportantreferenceforourcontemporarymoraleducationreformandresearch.ThispaperfromtheJapaneseschoolmoraleducationobjectives,contentandimplementationoftheapproachinthreeareasof“life”philosophy,theinterpretationoftheconceptofmoraleducationlivinginJapantodayforourmoraleducationreform.KeywordsJapan;moraleducation;life道德教育回归生活,这是针对两国道德教育现状与学生道德生活现状提出的。以知识为本的目标设计,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道德教育“仍表现出封闭单一的特征,在内容上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忽视个体需求、缺乏时代感,在方法上还依赖于灌输、说教、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重外铄轻内修、重约束轻引导的方式,道德教育陷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①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德育目标价值引领生活,德育内容融入生活,德育方法指向生活实践——已经成为共识。1德育“生活化”的内涵简而言之即道德教育始于生活并以生活为终。生活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式,或者说道德是人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只有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现实遭遇中,才能够真正开掘出学生道德人格生成与确立的源头活水”。②也就是说德行只有在亲身经历、感受的基础上才能形成。道德的实质是具化到独立的人的德行,并引领个体过有道德的生活。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可以理解为:把德育与生活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制定德育内容,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感受生活,在真实的道德生活中建构道德认知结构,在现实生活中内化道德品质,进而“引导人去过值得过的生活”。③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养成基本的行为规范、习惯和德行,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④就确保了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2日本道德教育“生活化”理念简介2.1德育目标方面日本在德育目标回归生活的尝试有在实际行动上细分阶段目标,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其中最有特点的就是:德育目标的序列化,具体表现在目标的层次上。日本文部省1977年颁布的《日本小学道德课教学大纲》中把小学分成低、中、高三级。按照不同的阶段把28个在小学阶段必须完成的重点指导项目分配组合落实到每个年级,一二年级为低年级有14个项目,三四年级为中年级有18个项目,五六年级为高年级有28个项目。如“热爱正义、憎恨非正义、有勇气地采取正确的行动”,低年级的要求是具有热爱正义的感情,中年级的要求是增加分辨正义与非正义的能力等,高年级的要求是增加有勇气地进行正确的行动等内容。⑤2.2德育内容方面日本德育内容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在内容上既有统一性又有层次性,具体体现在德育内容在一纲之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的,体现了日本德育内容的层次性。例如,日本道德教育在小学低中高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三个阶段有相对应的三层德育内容:小学低年级阶段重点培养基本生活习惯;中年级阶段重点培养遵守日常生活规范的习惯;高年级阶段重点培养社会公德、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的精神。⑥2.3德育途径方面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