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成就课堂好风景---《直线射线角》导学性教学案例的实践研究【摘要】本案例的实践研究从课时目标的内容理解,各版本教材分析以及学生的两次学情调查分析为突破口,正确把握学生学情和思维水平,以学定教设计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内容,以成就课堂好风景!一、《直线射线角》这一课时的内容理解(一)以“人教版”为内容,说明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编排特点、学习基础、后续影响等;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知道角的由来。编排特点:各版本在具体教学中都是以线段的知识作为切入口,但在具体安排中,学习射线和直线的先后顺序、射线和角之间的联系、课时的安排、作业的侧重等方面,各版本都有自己理解和融合,呈现百花齐放状态。然从整体上来看,各版本又都把握了直线射线角的核心知识,这也给一线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让老师在正确把握目标方向的前提下,有了更多的甄选余地。学习基础:二年级线段的认识(西南师大版的作为新知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后续影响:线和角的认识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学习其它几何图形的基础,也是学生培养抽象思维的重要知识支撑。在初中七年级第四章《多姿多彩的图像》中将对小学阶段学过的几何图形知识进行体—面—线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本单元第二节和第四节中,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之上分别抽象出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本性质。(二)以人教版为核心,说明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点、技能点、思维点、能力点等;知识点: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技能点: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思维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能力点:能在具体情境中判断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现象二、本课时各版本的教材分析(一)各版本的学习内容在知识起点、内容呈现和练习侧重等的编排有差异(1)与人教版相比,学生对于线段和角的知识起点存在不同人教版:在二年级上册掌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有两个端点;在二上和二下分两次教学认识角,学习直角锐角钝角,学会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较角的大小北师大:通过在一下《我又长高了》、二下《分米毫米厘米》的认识单元中,多次操作画线段来认识线段;在二下《角的认识》中学习了角的组成、记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大小比较。特别是在这一单元中学习了平移和旋转。浙教版:在一下《量长度》中学习认识线段;在三下《认识角》中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知道角可以分为直角、锐角和钝角,会比较角的大小。苏教版:在二上《厘米和米》的认识中具体学习线段的知识;在二下《认识角》单元中知道了角的组成,角的分类和根据三角板中的直角判断角的大小。西南师大版:在二上《角的初步认识》中学习了角的组成、角的分类和根据三角板中的直角进行角的大小比较。而对于线段的认识,学生有在长度单位的学习中有指描述具体长度的体验,但没有让学生认识线段。(二)各版本中射线直线角这一内容的编排存在不同人教版把学习内容放在本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中:包含直线射线角的认识;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但为了更好的与下面其他教材内容编排进行对比,所以我们还补上本册的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内容:包含学习两条直线的特殊关系(平行和垂直),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画平行线和垂线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这是以学习结果作为命题的单元,虽然以两个单元进行教学但在知识的承接上却完整的呈现了由一条直的线的学习到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到三角形和四边形图形认识的过渡,把握住了由线到面这一空间形式的链接。北师大版把学习内容放在四上《线和角》单元中,本单元把内容割裂为线和角两大板块分别进行教学。在线的教学板块中,先让学生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辨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表示方法,接着又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以平移现象研究平行的特点、相交现象研究垂直这一特殊现象;而在角的知识的教学中,以旋转的现象为突破口深入认识角和角的度量。总体上说,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