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第二讲语言考点三部曲题型一课堂四面清题型三题型二炼字命题指数☆☆命题分析2011年全国高考试卷中天津卷考查了这一考点。该考点2011年出现的频率不高,但为诗歌鉴赏的固定题型。因为字意的理解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以其他题目的考查也间接地考查了“炼字”。问题: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一句中的“催”字用词巧妙,意蕴丰厚,试加以赏析。(3分)[解析]分析“催”字的用法要从其前后文分析,要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还要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催”从修辞手法上来说,是拟人,“兰舟”“催发”显得委婉。“催”从表达效果上分析,则更加表现了“依依不舍”之情。[自组答案]“催”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步骤一)作者用“兰舟”来催他们出发,(1分)(步骤二)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两人依依不舍的心情。(1分)(步骤三)1.炼字要炼的字就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是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炼字,指锤炼词语,即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2.常见的命题方式(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4)请你对某字进行赏析。(如上面题目)(5)某字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2011·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2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据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一)诗歌大意要读懂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农村中夏日急雨之壮观:一个家住溪西的牧童,一早就骑着牛去溪北放牧。正在放牧时,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牧童慌忙冒雨向西南方向渡溪回村,可是雨又“骤晴”,“山又绿”了。(二)审读题目要仔细抓住4个关键点:三、四句卷、吼表达效果结合诗句(三)解题思路要清晰(1)整体阅读诗歌:这是一首描写骤雨景象的诗歌,前四句主要描写骤雨的状态,接下来两句交代骤雨中牧童的情况,第七句写牧童躲雨的情况,最后一句写雨停后的清新景色。(2)注意赏析角度:鉴赏诗歌中某些词的表达效果,可先从词性上进行思考,“卷”“吼”都是动词,我们可以分析这两个词是从什么角度观察事物的,体现了事物怎样的特点。“怒涛顷刻卷沙滩”,侧重描写雨势之猛,好似惊涛骇浪,汹涌奔腾,势不可挡,是视觉角度;“十万军声吼鸣瀑”,以“军声”喻风雨声,极言暴雨声响之壮大,是听觉角度。(四)评分细则要明了分析出表达角度,分别得0.5分;分析出表达效果,分别得0.5分。(五)组织答案要规范“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考生甲]送检样卷写出了骤雨的强烈,雨大,雨急。得分:1分专家评卷失误类型:缺乏对诗句的具体分析失分探因:考生虽能从整体上答出二字的表达效果。但缺乏对语句内容的具体分析,故扣1分。[考生乙]送检样卷“”“”卷写出了怒涛上岸时的情况,吼写出了瀑布鸣叫时的情况。得分:1分专家评卷失误类型:角度不明失分探因:本答案基本上答出了两个字的表达效果,但概括还不够,两个字描写的角度不同,一个是视觉,一个是听觉,最好交代明白。一.思维趋向1.注意诗歌中对仗比较工整的句子,特别是里面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2.把握诗歌的类型,如山水诗、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羁旅思乡诗等,这些可以帮助我们不孤立理解关键字眼的含义。3.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回归原诗,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二、答题模板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等。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