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幼儿科学教育当前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意识的增强,以及幼教改革的深入,科学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功效被纳入幼儿教育体系中,成为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了科学教育的目标: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培养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发幼儿的智力,形成幼儿对人对事物的正确态度等。在此,我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作了几点尝试。一、幼儿园科学教育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往往与其少年儿童时代的好奇心分不开,因此,教师应善于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及时满足他们的好奇欲望。当幼儿高高兴兴地问老师“为什么”时,老师要敏感地意识到这正是丰富孩子知识,发展孩子技能的好时机。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迷”上科学。为此,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科学教育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活动中去。例如:在认识火的活动中,老师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为主,自己用打火机点燃蜡烛,然后对火进行观察,从中认识火的颜色;接着用杯子盖住燃烧着的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从中获得燃烧的条件。这些操作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探索新事物最重要、最持久的动力,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优质的教育应让幼儿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并保持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态度,而科学教育活动也需要这样。另外,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内容要尽量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例如:认识秋天,要启发幼儿联想自己和周围人的衣着、饮食以及生活经验;认识摩擦现象,要使幼儿联想汽车轮胎和鞋底等事物为增加摩擦力而设计的凹凸纹。这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学习科学知识的活动,最容易被幼儿接受,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和接受幼儿的新奇想法和做法,并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科学发现室是发展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的很好场所,我园在科探长廊准备了一系列小班、中班、大班的活动材料,幼儿可在宽松的心里环境下自由操作、探索、想象、创造。从小培养的兴趣会成为幼儿以后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兴趣,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活动设计要体现出积极参与的意识,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皮亚杰的理论表明:幼儿的思维源于感知,感知能使幼儿获得关于事物的最初想象,是幼儿思维赖以发展的必要前提。科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动手摆弄、探究,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如在“沉浮的鸡蛋”的科学活动中,我与幼儿共同准备了人手一份生鸡蛋、熟鸡蛋、食盐、玻璃容器、矿泉水空瓶、小棒、筷子、擦手布等材料。在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卫生安全的事项后,提出了“看谁的发现最多”的活动要求,然后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允许自己决定操作方法、步骤及次数。由于幼儿探索方向明确,便能很有针对性地操作材料,小朋友们惊奇地发现如果要让沉在水底的鸡蛋浮起来,需往水中加盐,同时用小棒快速搅拌。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鸡蛋浮上来,有的还是沉在水底,有的鸡蛋浮上来又沉下去呢?幼儿纷纷提出问题并至始至终以积极的态度去观察,去发现、思考“鸡蛋”的一系列现象。在幼儿对一些问题得出结论后,我再和幼儿共同验证操作过程和思维结果是否正确。幼儿是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活动操作法中学习和发展的。例如:我在开展小班科学活动“想站立的蛋宝宝”时,准备了多种材料如:手帕、积木、橡皮泥、瓶盖、碎布等,让幼儿探索让蛋站立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的乐趣,真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