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总结1大全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逻辑的含义:狭义:指研究推理形式的科学。广义。就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以及逻辑方法的科学。“逻辑”的多义性1.指客观事物的规律。2.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3.指思维的规律、规则。*4.指逻辑学这门科学。思维的主要特点:1.思维的概括性指思维能反映事物共有的本质属性。如:“商品”这一概念,就是人们对“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类事物共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2.思维的间接性指思维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那些仅凭感性认识不能或难以真正认识的事物。3.与语言密切联系。思维的三种形式: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思维的过程: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思维形式的结构:思维形式本身各部门间的联结方式。(思维的逻辑形式)X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随思维内容变化而变化的部分。体现了逻辑形式的本质特征,是区分不同种类的逻辑形式的唯一依据。逻辑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逻辑学的性质:全人类性基础性工具性规范性第二节逻辑发展简史及逻辑的类型逻辑学的发源地有三个,即古代的中国、印度和希腊。2.发展:培根:建立了古典归纳逻辑第1页共9页莱布尼茨:数理逻辑的奠基人康德:首次提出“形式逻辑”黑格尔:辨证逻辑的创始人弗雷格罗素怀特海共同创立了逻辑演算系统逻辑学分为形式逻辑(传统形式逻辑现代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第二章概念1.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掌握概念的种类及分类依据3.掌握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并能用图解法表示4.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定义、划分、限制与概括概念定义。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它是构成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和语词首先,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其次,语词与概念的关系并不是—一对应的。同一语词可表达不同概念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语词表达再次,任何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能表达概念。第四,语词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概念则是逻辑学的研究内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适用范围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着一种反变关系概念的种类1.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空概念——从外延的数量分普遍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的概念。这种概念的外延少则二,多则无穷。如:“学校”、“汽车”、“国家”、“师范大学”等。单独概念即反映独一无二的思维对象的概念。如。“首都师范大学”、“世界第一高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等。单独概念通常用专有名词、摹状词来表达。第2页共9页空概念即外延为零的概念。如“鬼”、“神仙”。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是集合体集合概念即反映集合体的概念,是事物的集体或事物的总称。如∶“山脉”“人类”“书籍”“舰队”“教研组”等等。不反映这种整体的概念就是非集合概念。如,“月亮”“书”“山”“军舰”“教师”最简单的区分方法在概念前加“每一”,——非集合,加“所有”——集合3.正概念和负概念正概念即反映思维对象具有某种特性或本质的概念,又称肯定概念。负概念即反映思维对象不具有某种特性或本质的概念,也称否定概念。表达负概念的语词往往带有无、非、不等字样。负概念的外延往往不易明确。如“非本院工作人员请勿入内”。确定负概念的外延要依据一定的论域。论域=负概念+正概念4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的区分第一,否定概念都含有否定语素。“副、负”之类不是否定语素,所以由它们构成的概念不是否定概念。如:副主席、负数等。第二,有些概念中似乎有“否定词”,但实际上并不起否定作用,这样的概念也不是否定概念。如:非洲、不丹等。第三,作为否定概念必须有相对的肯定概念,否则即使含有否定词而且起否定作用但也不是否定概念。“不倒翁”、“无政府主义”等由于没有相对的肯定概念(倒翁、有政府主义),所以它们本身就是肯定概念。欧拉图全同关系(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属种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那么外延较大的a概念称为属概念,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