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和容积单位》案例———龙山小学刘桂香一、创设情景,引入容积。1、初步感知: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今天我们学习与体积有关的新知识。出示:口服液,大小饮料瓶,易拉罐等。引导学生观察物体上的容积标识,让学生试着说说mL和L表示什么?师问:你们能试着说说这些字母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容积的概念。揭示课题并板书:容积和容积单位学生举例进一步理解容积的概念。2、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师:是不所有物体都有容积吗?那它们有容积吗?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1、尝试探索容积的计算方法。(出示有厚度的长方体木盒。)教师: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那怎样计算容积呢?(先仔细观察,自主探究看怎样才能算出长方体木盒的容积,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交流并归纳: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方体的长,宽,高。追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学生再次自主尝试探究。)引导学生交流:木盒是有厚度的,从外面量算出的是木盒的体积,从里面量算出的才是木盒的容积。2、认识容积单位。(1)谈话: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但在计量容器所能装液体容积时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2)谈话:1升水和1毫升水有多少?尝试操作:先用量筒量出一升水,再把一升水倒入纸杯里,看看一升水大约有多少杯?活动后学生汇报一升水的多少。老师拿出一个10毫升的试管,让学生试试:看能否倒出一毫升的水?(3)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一升水和一毫升水大约是多少。(4)出示:一个容器是一升的量筒和里面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你有办法说明一升水和一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试着演示。那一毫升和一立方厘米的关系呢?(5)尝试练习:3、教学例5.仔细看题,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反馈:你是怎样解答的?三、尝试练习,巩固深化。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1、容积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设计的情境引入环节别具特色。首先,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容积的概念,通过比较认识到有些物体能容纳一些东西,有些不能;接着,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容积及体积的相同与不同,使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显得水到渠成。2、在实践探索环节,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容积的计算方法,并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容积和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注重引导学生使用量筒、量杯等学具,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比较、概括等一系列活动,建立升、毫升的概念,弄清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3、本课的教学设计结构紧凑、合理、巧妙,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全课教学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操作、实验、比较、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自主地设计活动方案、交流活动体验、总结活动成果,实现了从被动地“听”数学向主动地“做”数学的转变,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使学生在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