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分》一、教学目标: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并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2、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3、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二、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l时=60分。三、教学难点:理解1时=60分,并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钟面模型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故事引入。(电脑出示路路)小朋友,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上一次小白兔输得很不服气,于是它约小乌龟到绿树成阴的圆形运动场来比赛,看谁先跑完一圈,还请路路当裁判。它们站到同一起跑线上,路路一说开始,它们跑了起来。(多媒体演示。)2.提出问题。(1)它们所跑的路程一样长吗?小乌龟跑了多少?小白兔跑了几个这么长呢?(2)它们所用的时间相同吗?3.引出“钟表”。(1)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这样的龟兔赛跑(多媒体将乌龟与兔子分别变成时针与分针)。今天我们学习有关于钟表的知识。(2)让我们到路路家去看一看。(电脑出示主题图。)路路是几时几分上学的?你们呢,又是什么时候吃饭的呢?什么时候睡觉的呢?(生先在钟面上把时间拨一拨,然后再交流。)(3)小朋友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多好呀!看来我们在生活中是离不开时间的,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设计意图:新课伊始,以龟兔赛跑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这个故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欲望油然而生,迫切希望自己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从而以十足的兴致参与到了学习中。这一设计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平时的作息时间加以引导,力求自然,学生乐于接受。](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认识钟面。1.仔细观察钟面,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1)钟面上最长的针是秒针,最短的是时针,还有一根是分针。今天我们先来认识时和分(板书课题:认识时、分)。还看到了什么?(2)钟面上的数字和圆点一一对应,均匀地排成了一圈,它们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还分成了5个大小相等的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说,鼓励多种不同的数法:1个1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2.小结: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一共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从而达到认识钟面的目的。在“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的问题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用多种形式数一数,使学生不仅对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加深了印象,而且感受了同一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2)认识1时=60分。1.认识1分。(多媒体演示:分针走了一小格。)请拨动你的钟面,也让分针走1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呢?(揭示:分针走1小格是1分。)2.拨钟练习。(1)学生随多媒体如上拨钟,看钟面说出分针走了多少分。(分针走5小格、走10小格、走30小格……)(2)学生自由拨钟,同桌的同学互相说说分针走了多少分。(3)分针走一圈是几分呢?(学生自由回答,鼓励多说。)[设计意图:这里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手、脑,通过多种形式的拨钟练习,体现学习的层次性,让学生在看、拨、想的过程中知道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3.认识1时。(多媒体演示:时针从12走到1。)走1大格是多少呢?(揭示:时针走l大格是1时。)4.拨钟练习:时针从数字1—走到2,走了多少?从数字5走到6呢……你还能找出这样的1小时吗?(指名说。)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走到7呢?(指名说。)[设计意图:在注重动手操作的同时,注意引导区别时针走1大格和走几个大格的不同,在操作、比较中使学生学会方法,学懂知识。]5.探索时和分的关系。(1)猜测:时和分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拔钟面,在小组中讨论时、分的关系。)(2)验证:多媒体演示分针走60小格时针正好走l圈的过程。(3)归纳:分针走60个小格时针正好走l圈,时针走1—圈是1小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所以1—时=60分。(板书:l时=60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