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8气压带和风带【学习目标】①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②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三圈环流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2)六个风带(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1.有同学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简单记忆为“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对不对?为什么?答案:不完全对。因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果就南半球而言则相反。二、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与季风的形成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从大陆吹向海洋(图中A、B)的冬季风。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从海洋吹向大陆(图中C、D)的夏季风。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A西北季风B东北季风7月C东南季风D西南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2.与撒哈拉地区相比,我国东南地区为何能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答案:撒哈拉地区地处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的控制,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我国东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东岸,面临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季风气候,夏季风和台风都会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降水,形成“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典型分布区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3.是不是受信风(带)影响的地方降水一定稀少?为什么?答案:不一定。如果信风从海洋上经过,将会带来大量水汽,变得比较湿润,遇到地形的抬升作用,会形成丰富的地形雨。一、选择题(2015·福州质检)下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代表高气压带的数码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2.大陆西岸容易形成降水的气压带、风带是()A.①⑤B.②⑥C.④⑦D.③⑥解析:第1题,空气运动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读图,根据图中的风向箭头判断,②④是高气压带,①③是低气压带。第2题,结合图示风带风向与地转偏向力的关系知其位于北半球,⑤是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在大陆西岸形成沙漠气候。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干燥气候为主。④是极地高气压带,受其影响地区降水少。③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极锋,降水多。⑥是盛行西风带,在大陆西岸降水多。答案:1.C2.D读图,回答3~4题。3.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D.Q地位于信风带4.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B.Q地盛行东北风C.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解析:第3题,低纬环流圈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从b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可知其为赤道低气压带,则可以判断图示环流位于南半球。第4题,根据图中各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相对方向可以判断该图为北半球的中纬环流,所以可以判断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湿润,Q地盛行西南风。答案:3.A4.C(2016·郑州模拟)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5~6题。5.对于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A.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风带1为东北信风带C.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D.风带2为极地东风带6.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