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综述关于寿险产品结构的研究国外相关文献并不是很多,主要还是关于寿险产品的发展历程,市场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两者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Zelizer(1979)从内部和外部方面分析了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其中内部影响因素包括了公司的产品开发设计理念、寿险企业的营销渠道、公司的规模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外部影响因素包括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民众对保险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寿险市场的发展程度,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导向。学者Chang,DHan在其研究中指出,通货膨胀率和短期利率等经济因素对寿险产品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高通胀率和高利率会使得消费者为防止货币贬值的风险而选择理财类的产品,寿险公司的传统寿险产品在该经济环境下竞争力也下降,寿险产品结构可能失衡。HaroldD.skipper博士(2009)在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年会上,具体谈及了因为金融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对于寿险产品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了寿险产品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应是回归保险保障,这将有利于寿险业以及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寿险产品结构随着一国的经济环境以及保险业的发展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寿险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寿险产品结构调整应符合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行业的发展状况。自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保险行业规模迅速规发展,人寿保险作为人身保险的一种,是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实现了惊人的发展。保费收入在短短35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近千万倍增长;寿险产品也从最初只有保障功能的传统产品,出现了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等具有储蓄和投资功能的创新型保险产品,我国的寿险产品日渐丰富。但是近些年以来,许多寿险公司为了吸引客户,快速增加保费收入,大力推崇周期短回报率高的理财产品,在消费者对保险认知还不足的情况下,这样的经营理念使得寿险产品偏离保障,传统的保障型产品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不符合寿险业发展阶段的特性,我国寿险产品结构失衡1,急需调整回归风险保障。2.1寿险产品结构失衡随着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偏向储蓄加投资理财作用的短期分红产品。这类产品主要在银保渠道推行,风险保障程度低,期限短,销售利润低,易出现与银行理财产品简单对比的情况,自身发展不稳定。而我国寿险市场上销售的分红保险产品大多为这类型的产品,新型寿险增速过快,占比飞速提升,传统保障型险种与新型险种的占比出现不均衡,具体表现为投连1寿险产品结构:是指寿险市场上不同类型寿险产品保费收入所占比重的关系。险、万能险的过热发展以及分红险“一家独大”。这对寿险公司的经营效益、风险管控和平稳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保障功能强、能满足有效需求的寿险产品发展不足,产品差异性小,消费者可选择的寿险产品形态有限,严重弱化了寿险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竞争力。目前国内寿险公司产品结构的表现如图2-1:传统寿险业产品占比较低,与之相对应,新型寿险产品发展速度较快,占比较高;其次,保障型业务所占比例十分有限,意外伤害与健康保险已经不再处于核心发展地位。2004年到至今,传统寿险和健康险总和占比虽不断上升,但依然不高,2016年传统寿险占比不超过20%,健康险和意外险在10%左右,而分红险占比高达60%。由此看来大多数参保人参保目的似乎不是为了风险保障而是为投资获取较高的收益。理财类的寿险产品占比过高,会使寿险公司有一定的经营风险,一旦保险公司的投资发生亏损,就可能在重大伤亡事故和重大疾病发生时无法赔付,出现保险不保的局面。寿险产品高度集中于分红型的产品,既不能促进产品创新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也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2.2寿险产品结构与行业发展阶段特性背离按产品结构、分销渠道、营业费用支出方式及利润来源等指标可将寿险行业发展阶段粗略分为初始阶段、早期增长阶段、后期增长阶段和行业成熟阶段。2一般来说,传统型寿险产品在寿险市场发展初期都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占比才逐步下降,由传统风险保障转向风险保障、储蓄与投资理财的综合发展。以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的经验来看,传统保障类寿险产品的总体保费收入一般都随着经济的增长与人口环境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