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课第一框《行为不同,结果不同》学案一、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2、能力目标:具有预见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导致不良后果。3、知识目标:懂得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二、教学重点:不同行为有不同结果。三、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在感受情境、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2、情境表演法,直观的再现故事情节,既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又利于学生接受知识,避免说教。3、小组自主、合作法,注意布置任务要明确。四、学习过程:(一)、设计问题,导入新课。教师寄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应该做的事情不应该做的事情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表格所填内容。2、讨论:你的上述做法,会带来哪些不同的后果。从而导入新课:行为不同,结果不同。(二)读课本P89—90,回答下列问题:活动一:在欣赏故事的过程感悟知识。(温馨提示:学知识,正言行)1、春天到了,家园前的草坪露出了红红绿绿的生机。一位新搬来的中年人回家不忍心践踏那片草坪,便绕了点路。没想到刚上楼时,邻居老太太微笑着迎上来,老太太的一番话让中年人颇感意外:“我整天都在想,很有点担心,新来的邻居是个怎样的人?”顿了一下,老太太又说,“当你刚才绕过那片草坪时,我算了解了你,知道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1)老太太对中年人的行为满意吗?(2)如果中年人践踏草坪,老太太会怎样?(3)你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举动?活动二:小组讨论(温馨提示:请毫无保留地把你的见解说出来)通过做上面的题目,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三)读课本P91:活动三:你会表演吗,请展示自己的风采。教师寄语:把你的表演天赋展示出来,老师和同学们为你加油。小寒没有完成作业,组长答应帮忙打个“掩护”。班长知道了这件事后,告诉小寒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实事求是。但是小寒置若罔闻。在这种情况下,班长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很生气。把这种情境及其设想会出现的各种后果,表演出来。1、分析材料中各个人物的目的、行为、结果。2、由此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梳理刚刚学过的知识点,画出本节课的知识树。五、课堂检测:古时候,有一个放羊的小孩,看到山下一群人在干农活,就想开一个玩笑。于是他就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干活的农夫们急忙手拿农具跑过来,急急地问:“狼在哪儿?”这时候,放羊的小孩看到众人纷纷跑来,忍不住大笑,说:“没有狼,我逗你们玩。”众人生气地走了。过了几天,这个小孩在放羊的时候,真的来了一只狼,这时他大喊:“狼来了,救命啊!”但是人们以为他又在骗人,再也无人来救他。温馨提示: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1、放羊的孩子的行为对吗?这样做导致的后果是什么?2、放羊的孩子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六、同学们,学习才能知道不足、学习就会有收获。我的收获: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不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拓展延伸:学完本课后,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请你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课本理论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体会、对责任的认识、约束自己的言行的重要性等等。“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知行统一”是我们政治课学习的至高境界,你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