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炎陵客家山歌历史渊源炎陵一中孟继福晋代开始,特别是明后及清代“康乾时期”,由于战乱和灾荒的影响,炎陵成了当地居民与“客家人”(汉族中独特的民系。由原居于中原大地辽阔的黄河、洛水一带迁徙而来的人群,目前已遍布全县各乡镇,占全县人口的70﹪)的聚居地。南北文化的并存传播,丰厚的民族民俗文化积淀,客家山歌在客家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客家人起源于中原。两宋时期的中原,是当时我国的政治、文化、艺术、经济中心。孔孟之道已经是当时文化的主流。社会文明、政治文明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客家人的祖先,在由北向南迁徙时,将这股文明之风带到了南方。在迁徙和演变的过程中,将古代文明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使客家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到清中期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它涵盖了客家方言、客家山歌、诗词、客家建筑与饮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客家语言,又称“客家方言”,是汉语八大语系之一。客家人成为汉民族的一个独立民系,与客家话(客家方言)是分不开的。客家人虽然没有形成和留下文字,但其语言却具有显著的特征。第一,客家话是以周语为基础,在中川古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显带有唐宋古语的基本特点。第二、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它不断地从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中汲取了某些成分,从而形成了略带区域性的客家话。第三、客家话,其语音优雅悠长,柔和缠绵,很富有磁性,并且保留了完整的平仄上去入声。另外,客家话词汇中有这样一个特征:某些较古的词语在普通话和别的方言中已经找不到,但还保留在客家话的口语中。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极富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客家山歌也和其他民歌一样产生于口头,流传于民间,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起源于中原腹地,成形于粤、赣地区(现在散居在炎陵县的客家人,绝大多数是粤、赣等地客家人的后裔),发展于炎陵的客家山歌,其产生同样来源于劳动人民之中,反映着客家人生活劳动的方方面面。无论在田野山林劳动之余,或是完成一天劳动回家途中,客家人用唱山歌这种表现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愉悦的心情。同时,客家山歌也是客家情歌,它反映客家人爱情生活的每个阶段,如:客家妇女通过唱山歌倾吐自己对情人的思慕,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渴望。从客家山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客家人的豪放性格和委婉情怀。2009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