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学中的“问”,可谓启发性的集中体现。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课堂教学中,不论进行概念的定理(公式)的教学,还是在为学生进行复习,以至在例题的讲解和对学生作业的核对时,都应注意课堂提问的质量。先让学生自己积极的进行思考,并试作解答,而后在来引导全体同学,对这样的解答进行研讨、评定;最后总结、明确。而不应该是教师只单纯的讲解,学生只单纯的聆听来进行。要交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会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数学转变为“会学”数学。正所谓好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那么如何才能激起学生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教师的“问”的质量,在这里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那么如何来提高我们数学课堂提问的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一、要有指向性课堂提问的提问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明确的提问。二、要有启发性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其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满足学生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断,而要强调学生说明怎样分析理解的道理。问题提出后,适当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微停数秒,往往又可以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三、要有逻辑性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如果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甚至使学生云里雾里,摸不着头绪。如《统计》那一课。在新授的时候,学生没有能说出,从统计图上知道猴比猪多2只,我也没有能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而是到练习的时候师引导得出,之后学生都能说得很好。如果在新授时就能给出有效的引导,相信学生在练习中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直接能够知道的。所以,备课要非常的充分,考虑什么时候应该出现什么。四、要有新颖性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有会如何呢?那种场景一定也是不少老师一直向往和追求的,一种和谐中带着活跃的课堂。如一节练习课,之前就是一条一条的做,发现气氛完全不是我想要的那种,学生根本就不想听。一年级的学生哪是那样的情形呢?再后来的课上,一开始,我就说:“今天,我们要来一次大闯关。一共有8关。你们有信心吗?我来看看今天哪些小朋友,能够一直闯到最后,成为胜利者。”学生就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五、要有适度性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们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对难点的问题,要设计有浅入深,由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