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荷叶圆圆一、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二、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古诗《小池》。让小朋友们齐背古诗,并说说自己从古诗中知道了什么?2、演示课件。播放课件:荷叶美景的画面,学生欣赏后说一说见到的荷叶是什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课题:《荷叶圆圆》(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注意读准字音。(可以小声读、大声读、同桌互读或下座位找学习伙伴一起读)2、轮流当小老师:同桌拿出生字卡,抽读生字,看谁读得准,认得多。3、识字游戏:摘水果(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想学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角色的互换来激发学习兴趣,培植自信心,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平等对话的过程)(三)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数一数,课文共几个自然段?2、再将课文完整自由地读一遍,读后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3、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个别读。4、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和读得有进步的同学。)5、齐读课文。(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另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1、播放课件: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小蜻蜓展开翅膀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学生在音乐中欣赏,自由说出小水珠、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儿这四个小伙伴。教师引导:他们在这一池荷叶中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课件出示课文第2—5自然段内容。)2、自由探究、合作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1)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读后自由汇报知道的内容。(3)指导朗读:①选择角色②找到扮演的小伙伴的这段话,自由朗读③随生选择研读例:研读小水珠:(1)小朋友,你现在变了,就是小水珠了,你躺在摇篮里,心情高兴吗?为什么这样高兴?(2)试读(高兴)(3)表演读研读小青蛙:(1)小青蛙,你能自己来读好吗?(2)我们全班变成小青蛙了,你在歌台干什么?唱得好听吗?(3)大声来读一读。(让学生在情境中,在通过角色读体验到读的快乐,享受到一种创造的愉悦,同时在体验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五)拓展课文,实践感知。(1)你们想象一下,除了小水珠、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还有谁也会喜欢荷叶,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2)学生自由说。(人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假设想象,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羽翼,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凭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这个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六)总结课文,回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