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教学难点:女皇武则天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唐朝的建立1、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2、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二、贞观之治1、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著名的谏臣是:魏征。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5、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二、女皇武则天: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后来的姚崇就是她提拔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三、材料“君,舟也;人,水也,(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答:是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着船航行,也能把船打翻。2)是谁引用古人的话?答: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是哪朝哪代皇帝?答: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朝618年建立,都;长安;第一代是李渊唐高祖。3)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或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或他吸取前代教训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效果如何?答: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政,大臣要廉洁,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效果:唐朝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史称贞观之治。4)他重用了哪些人?答:房玄龄、杜如晦、魏征。5)他引用这句话的目的如何?答:为吸取隋亡教训,巩固唐朝统治。6)他在位时,出现的盛世时代是什么?答:史称贞观之治。7)他在位时,政治、文化、民族关系方面有何政绩?答:在政治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善于用人;文化上完善了科举制,;在民族关系上,与各族友好往来,被称为天可汗,设立安西都护府,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四、课堂练习:1、-------年隋朝灭亡。2、-------年-------称帝,建立唐朝,都:-------,就是---------。3、随后-------做了皇帝,年号-------;就是--------。14、富有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人称他们是“--------”。著名的谏臣是______5、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6、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掌权,随后做了皇帝,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后来的-------、------就是她提拔的,史称她的统治有-------,--------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7、郭沫若这样评价---------(谁)“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五、作业:材料“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是谁引用古人的话?是哪朝哪代皇帝?唐朝-----年建立,都;--------;第一代是---------(——)。3)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或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或他吸取前代教训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效果如何?4)他重用了哪些人?5)他引用这句话的目的如何?6)他在位时,出现的盛世时代是什么?7)他在位时,政治、文化、民族关系方面有何政绩教后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