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3~4节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5—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重点、难点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认清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当前的方针政策。三.具体内容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是三个最为重要的环节。2.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1)地位。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2)类型。市场主体主要有三类:企业、家庭与政府。其中,最基本的是企业。(3)培育。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国有企业、重点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各种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基本形成。3.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1)地位。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2)建立。党的十四大以来,在一般商品市场继续发展的同时,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也程度不同地快速发展起来;随着我国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已经形成,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大为加强。4.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1)原因。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2)构成。宏观调控体系包括目标、任务、手段、方式等方面的内容。(3)建立。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十四大以后,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新世纪之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我国各项事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第一,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第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体制保证。第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扩大开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2.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1)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2)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列为“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的一个发展目标。(3)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第一: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第二:健全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就业,规范分配,实现社会和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三: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第四:完善宏观调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