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习题型复习课模式,提高初三科学课堂效率摘要:在初三的后阶段,繁重的课业任务与学生学习疲劳构筑了一对矛盾,教师应该在了解、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利用习题本身的特点,创设习题型复习课模式,激发、维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关键词:整体性原动力层次性细节当时间的车轮驶入初三后阶段时,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一个共识:科学课堂知识含量高,可学生的反应却常显示出头脑已接近饱和状态,或迟钝、或不屑,课堂效率不高。该如何有效提高科学课堂的效率?笔者通过摸索和试验,认为创设习题型的复习课模式,十分有利于提高初三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从客观分析学生“学困”的原因,习题本身的优点,及习题型复习课的一般操作入手,作一简单论述。一、客观分析初三学生课堂学习热情不高的原因:1、记忆规律的制约根据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进行得迅速,比率也很大,而在一定时间之后,逐渐缓慢,但记忆率维系在20%左右。时值初三,对应于初一、初二的内容,无疑处于记忆保留的20%阶段。2、升学竞争的压力作为16—17岁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承受能力是脆弱的,而当人身处竞争、面对压力时,学习效率和创造潜能将会受到制约,在教学中经常有这种现象:同类型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初一学生的得分率还优于初三的学生。不是初三学生“变苯”了,而是他们处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本能反应迟钝。3、课程本身的特点:现在新课改推行的《科学》教材,内容上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知识,反映着最新的科学前沿信息,面广而新,并且考察多从应用、处理方向着手。殊不知实践的应用能力,必须是以厚实的知识及其迁移能力,综合的分析、归纳和演绎等能力为铺垫,所以对现今初三的学生而言,学习的负担并没有减轻,相反还是增加不少。4、复习特点的制约:复习过程,必有一个旧知识的回顾和重温的过程,而初中学生,天生对新鲜、第一次接触的事物有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对于曾经出现过,研究过的旧知识,则兴趣大减,甚至有厌烦的情绪,这势必也增加了初三科学复习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难度。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是学生坚实后盾,应该客观地给予理解和支持,能动地调节我们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扬长避短,寻找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二、习题本身的优点:1、科学习题的背景真实、涉及面广,是渗透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好阵地如:(2006年湖北黄冈市中考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国是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排名第121位;我国是人口大国,一个成年人每天需摄入2500毫升以上的水;我国是农业大国,种一公顷蔬菜约需水375—525吨,一公顷小麦约需600—750吨,一公顷棉花约需水525—750吨;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使哟写的淡水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农业灌溉设备、技术落后和人们节水意识淡薄,使大量水资源浪费;2000年,我国北方发生在不少地方的缺水现象,着实让人触目惊心。因缺水造成牲畜大量死亡,农作物严重减产,工厂停产,大街上排起买水长龙。水资源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为此,我国于1989年7月1日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1国水法》,从立法角度确立了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等法律。(1)读完后你最强烈的感受是;(2)“从我做起”,请提出至少一条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这类题挖掘科学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大有裨益。2、运算习题过程周期短,结论明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图所示,容器重为G1,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重为G2的液体,若用N1表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N2表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则和应满足()A、N1=G1+G2,N2=G2B、N1>G1+G2N2>G2C、N1G2学生在审题之后,不管正确与否,得出结论并不需几分钟,会自然地出现两类答案:A或D,教师要做的事情只要是从液体压强入手,推理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所以液体对容器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