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嘴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导学设计一、学习指南1.课题名称: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达成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加以辅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内容感受维格纳的敏锐观察力和大胆想象能力,学习他对科学的执着精神。3.学习重难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4.学习方法建议:以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加以辅导。5.课时安排:1课时二、导学设计导案设计个性化意见及说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注明课堂练习)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交一、创设情境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出示地图)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师出示自读要求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2.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3.指名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4.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题。生按照自读要求自学课文预设问题:(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5.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三、整理总结魏格纳能够成功靠的是什么?四、评价体验谈谈你从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五、拓展延伸魏格纳,我想对你说:六、布置作业收集本课四字词语继续收集大陆漂移学说或维格纳的资料。板书设计:画海岸线↓发现大陆吻合↓产生奇想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流、全班汇报自学情况,能有效反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验证假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三、学习资源推荐魏格纳(AlfredLotharWegener)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魏格纳以倡导大陆漂移学说闻名于世,他在《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这部不朽的著作中努力恢复地球物理、地理学、气象学及地质学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因各学科的专门化发展被割断——用综合的方法来论证大陆漂移。魏格纳的研究表明科学是一项精美的人类活动,并不是机械地收集客观信息。在人们习惯用流行的理论解释事实时,只有少数杰出的人有勇气打破旧框架提出新理论。但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陆漂移由于缺乏合理的动力学机制遭到正统学者的非议。魏格纳的学说成了超越时代的理念。魏格纳去世30年后,板块构造学说席卷全球,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由此可见到:一种正确的理论在其初期阶段常常被当作错误抛弃或是被当作与宗教对立的观点被否定,后期阶段则被当作信条来接受。但无论如何,人们至今还纪念魏格纳的,不是他生前冷遇与死后热闹,而是他毕生寻真理、正视事实、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的科学精神。早在1620年的时候,英国的哲学家、政治家弗朗西斯·培根就在地图上观察到,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可以很完美地衔接在一起。虽然培根喊出了著名的言语“知识就是力量”,但他不是真正的科学家,他只是将自己关于两块大陆的想法说了出来,而没有试图去寻找证据,来证实两岸曾经是相连的。在培根之前的人们没有想到这一点是有情可原的,因为哥伦布在1492年才发现了美洲,当时的地图错误百出,只是到了培根的时代,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才绘制得像模像样。但是培根之后将近300年的时间里,竟然没有一个科学家认真思考过,为什么大洋两岸的陆地竟可以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许多人也许在心里有过疑问,但是却都没有去行动。最终,历史将荣誉授予了一位德国人。四、困惑与建议(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