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1.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引自《吕氏春秋》)材料用神农的话指出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井田制瓦解的必然性D.自然经济的脆弱性2.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各朝末期土地高度集中的状况,用一句在中国两千年封建史上被历朝历代抑兼并思想家反复引用的话可以说明,叫“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对这一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封建中央政权软弱是造成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C.土地兼并严重时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和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会突出起来D.均田制是根本解决土地兼并现象的良策4.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5.西汉桑弘羊说:“铁器者,农夫之死士(敢死的勇士)也。”他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A.当时农民必须用铁器B.农业生产开始使用铁器C.当时冶铁业技术提高D.铁器成为必备生产工具6.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连续性D.脆弱性7.《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8.下列图片所示文物分别是我国四个地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其制作技术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距今最近的是()19.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②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③早市、夜市昼夜相接④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水利技术的进步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11.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12.小农经济的特征是()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④具有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3.我国用水力鼓风冶铁始于()A.战国B.西汉C.东汉D.魏晋南北朝14.下列哪一项是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A.飞钱B.柜坊C.交子D.票号15.自从2000年以来,中国民众对电信、铁路、保险等行业的垄断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每年的人大代表提案很多都涉及到了这些敏感的话题。垄断这种经营方式产生于()A.工场手工业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16.在纪念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100周年之际,法国举办了世博会。下图所示建筑就是为这届世博会建造的,你认为这座建筑应该建筑于何时()2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D.二战时期17.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坐飞机旅游④网上炒股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8.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