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阅读效能课题研究东街小学马丹婷一、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阅读效能课题研究背景我校有近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属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刚来时,见到老师和长辈不说话,带着南腔北调,他们缺少父母照料,租住在人流拥挤的棚户区,黑黑的脖子和小手,脏兮兮的衣服,经常遭遇白眼和呵斥,他们的家乡话和粗话也常常冒出……下面先看一组我校学校的调查问卷:1.调查对象本校农民工同住子女,共236名学生。2.调查方法学生问卷。3.回收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28份,并对具有代表性的213名父母双方都在上海的初中农民工同住子女进行了分析。4.调查内容从农民工同住子女心理、行为、学习、家庭教育融入等四方面进行问卷设计和开展。1(一)家长基本情况1.父母居住地都在德阳父母一方在德阳都不在德阳人数213105百分比93%5%2%三、调查结果与分析分析: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同住子女其父母双方都在德阳,因此着重对这一类农民工同住子女进行问卷数据分析就颇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学历小学初中大专人数187185百分比88%9%2%分析:数据显示86%的农民工同住子女父母学历初中及以下,这使得农民工同住子女父母在家庭教育指导下往往存在知识的缺乏,容易影响农民工同住子女家庭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二)学生情况21、心理融入认为自己有无优点有优点没有优点不知道人数1222071百分比57%9%34%分析:10%的农民工同住子女觉得自身没有优点,有30%回答不知道。可见占比近50%的农民工同住子女看不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缺乏一定的挖掘自我潜能的意识,几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同学嘲笑自己是因为学习不好外表经济条件不好和同学关系不好是外地学生人数5632179414百分比26515%8%44%7%分析:58%的农民工同住子女觉得自己学习不理想。有15%认为自己外表不如别人,8%的认为自己经济条件不好而被别人看不起,5%的觉得自己是外地人而受歧视,认为自己和同学关系不好的占14%,有15%的农民工同住子女觉得自己不如一般同学。可见农民工同住子女因为生活的不稳定,极易导致学习的断层和知识基础的薄弱,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产生心理的自卑感。和同学在一起时,快乐一般不合群孤单3感到人数1495347百分比70%25%2%3%你会主动和同学一起聊天一起玩吗很主动有时候主动不主动人数1098618百分比51%40%9%分析:上面一组数据显示,36%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和同学在一起无快乐可言,其中11%觉得非常不合群,有2%甚至觉得孤单;51%的农民工同住子女不大会主动和同学一起聊天玩耍。可见农民工同住子女来到城市后,由于他们的生活习惯、习惯语言等与城市孩子差异较大,显得比较自闭。2、行为融入见到别人乱丢的垃圾,你会捡起来放入废物箱吗会不会有时会人数6941103百分比33%19%48%分析:问卷显示69%的农民工同住子女缺乏自觉维护校园卫生的习惯和意识,不大会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其中有12%认为从来没有过这种主动捡拾垃圾的行为,从侧面反映4出农民工同住子女在行为习惯上还比较差,自身素养亟待提高。你一般想交怎样的朋友学习成绩优秀的朋友离我家很的邻居朋友我的老乡无条件对我好的朋友人数6850986百分比32%24%4%40%调查中发现,有45%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在交友上认为“对自己好就可以和他交朋友”,可见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同住子女在复杂的社会面前思想虽比较单纯,但考虑问题有些简单。你放学回家以后通常干什么学习帮父母干活与其他朋友玩进网吧人数94522839百分比44%25%13%18%可见,有22%的农民工同住子女放学后进出网吧,这一数字表明不少农民工同住子女对网吧游戏、上网有比较大的兴趣,而缺乏合理安排自己放学回家时间的意识。3、学习融入你在学习上是否能做到有计划有计划,能实行有计划,不能实行没有计划人数916557百分比43%30%27%5对于学习,你的态度是坚决把书读好读到怎样,就怎样好不好,无所谓人数113937百分比53%44%3%分析:通过上一组数据,27%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学习无目标,有30%的农民工同住子女虽然学习有计划,但无法实行,另有27%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学习上根本没有合理的计划,同时有44%的学生认为“读到怎样就怎样”,还有3%的学生觉得“读书好不好,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