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恢复重建调研报告2008年7月10日至12日,我们赴XX省地震灾区进行城乡村(居)委会和社区恢复重建工作情况调研。在当地民政部门同志的协助下,我们前往地震极重灾区XX县区、重灾区XX县区和XX市部分受灾地区,查看了多处受损的村(居)委会,考察了灾民集中安置点临时社区管理委员会的情况。调研期间,我们通过直接询问受灾群众、参加有关情况座谈会的形式,比较全面地了解了XX省地震灾区村(居)委会和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的来说,XX省民政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协同下,大力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城乡社区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主导作用,为快速、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加强对灾民集中安置点的管理,尽快恢复受灾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探索了新模式,积累了新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做法XX省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城乡社区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治有机结合,通过强化基础保障、完善组织架构、搭建参与平台等方式,充分激发了受灾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参与热情,探索出了集中安置工作由“政府建设、全面托管”到“政府引导、群众自治”转变的社区化管理新模式。(一)建立了临时社区管理委员会XX省受灾地区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城乡社区受损严重,全省有12939个村委会房屋倒塌、受损(其中51个重灾区9310个),有1595个社区居委会房屋倒塌、受损(其中51个重灾区1065个),遇难的村(居)委会成员51人,失踪4人,受伤335人(其中需要住院治疗的重伤44人)。为切实加强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的组织管理,中共XX省委组织部、XX省民政厅于2008年5月25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建立临时社区管委会和临时党组织的意见》,要求各地搞好基层组织的恢复重建。凡在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都要建立临时社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成员应包括原村(居)组干部、受灾第1页共7页群众代表、机关对口联系工作人员、治安民警等各方面人员。临时社区管委会的职责任务主要是统筹、组织、协调社区的日常管理工作。我们在XX县区“幸福家园”安置点了解到,该社区的管理参照居委会或村委会的村(居)民自治原则,设立临时社区管理委员会。由于安置点的群众来自不同的社区、单位,相互不熟悉不了解,针对这一情况,临时管委会主任由安置点所在地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每1000人左右设置成立一个临时居委会,居委会主任由乡镇指派人员担任;每个活动板房都有一个“室长”,每10室有一个“栋长”,每4栋有一个“居民小组长”,一共形成了9个居民小组,“室长”、“栋长”、小组长都在受灾群众中推选产生,主要是老党员、老社区工作者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进入安置区的所有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由临时居委会主任统一调配和指挥。(二)成立了各类群众性组织各安置点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团支部、妇联、志愿者服务队等群众性组织,挖掘各类资源,引导入住群众形成“社区意识”,调动受灾群众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在XX市XX县区的灾民集中安置点,成立了管理协助组、生活互助组、医疗协助组、信息联络组、防火防汛应急组等5个群众自治性工作小组,7名党员、16名团员骨干以及10多名群众骨干加入到这些专门工作组,主动协助现场指挥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做好集中安置后续管理服务工作。在临时管委会的组织下,20多名受灾人员组建“文明劝导队”深入各个帐篷纠正不文明卫生行为,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和困难。XX县区在XX县区面向社会招募了194名社会工作者,全部进入各社区和安置点社区,主要负责社区受灾群众损毁房屋的登记、核查以及协助社区其它管理和服务工作。(三)实行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为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XX省民政厅于6月21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资金物资村(居)务公开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发放要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必须坚持“七公开”:一是公开接收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总额;二是公开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救第2页共7页助和发放条件;三是公开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和规划、国家优惠和支持政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