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长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该制度应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3.(2018北京丰台期末)与材料“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描述相关的政治制度可能是()A.西周宗法制、分封制B.秦朝郡县制C.西汉郡国并行制D.元朝行省制4.地图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能够准确反映下图所呈现的历史阶段特征的描述是()A.封邦建国,以藩屏周B.王纲解纽,礼崩乐坏C.七国争雄,变法图强D.秦国崛起,完成统一5.(2017北京昌平二模)中国古代有一场改革发生于图中的地区④。下列经济措施属于这场改革的是()A.废井田B.均田令C.坊市制D.免役法6.(2018北京海淀期中)《商君书》中说:“富贵之门必出于兵。”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A.军功爵制B.世卿世禄制C.三公九卿制D.九品中正制二、非选择题7.(2017北京东城期末)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材料周代也和商代一样,有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周王直接控制的中央区域(“王畿”),称为“周邦”“有周”“王国”,“周邦”之外的区域被称为“万邦”“庶邦”,当指地方各类政权。——摘编自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周代地方行政区域管理的措施及作用。(4分)B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从下图可见,在西周分封制下()A.姬姓是分封制下受封的主体B.异姓诸侯完全被同姓诸侯包围C.燕国与周天子关系最为疏远D.镐京也被分封给了异姓诸侯2.(2017北京朝阳二模)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下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B.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C.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D.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3.(2018北京西城期末)“是天子之尊,非复(不仅是)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突出反映的周代政治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4.(2017北京海淀二模)《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不同于商朝之处在于()A.重视民心向背B.宣扬君权神授C.实行等级制度D.依赖家族关系5.(2018北京东城期末)西周中期到春秋早期,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显减少,鼎成列,钟成律,反映出一种秩序。春秋中期以后,出现大量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图案的青铜器。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封邦建国B.兼并战争C.铁犁牛耕D.礼崩乐坏6.(2017北京西城期中测试)以下关于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相同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以富国强兵为目的②重视加强法制建设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④建立什伍连坐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7.(2017北京丰台期末)国家认同体现一个公民对自己国家的认知和情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材料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出处《尚书》《诗经》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中的铭文解释意即皇天将中国(天子所在的都城及附近地区)的土地与人民交给周武王治理。这是“中国”一词的最早的文献记载意即爱护京师老百姓,安抚诸侯定四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意即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后,就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报告上天:我已经据有了中国,自己统治了这些百姓。这是已知的“中国”一词最早的铭文记载——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周时期为什么将天子所在的京师地区称为“中国”。从史料的角度说说“何尊”的价值。(6分)答案精解精析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A根据所学可知,题干中“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反映的是一种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B项与行政制度无关,它是分封制实行的原则,排除。C项在秦朝时全国实行,D项在元朝时期全国实行,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