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8个小题,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以下能够反映中国古代较为先进的耕作方法的是DABC”这反映的耕作.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3方式是D.代田法A.千藕其耘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4..公田的大量抛荒BA.各诸候国的税制改革D.商鞅变法.铁器和牛耕的出现C5.从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形式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封建人身领队关系的彻底废除.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C.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6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战国.春秋A.夏朝B.商朝CD”对上述(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7.“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我国丝织业水平世界领先B.齐国重视发展丝织业.齐国的丝织品闻名全国.当时丝织业水平很高,品种丰富多彩DC8.以下有关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宋中期后在我国手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A.商周时期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BC.直到清朝中期才出现大规模的手工工场D.明朝中期的私营手工业中开始出现雇佣关系9.以下有关明朝商业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对商品交易实行严格管理B.纸币被作为主要货币推行A.C.江南出现大批工商业市镇D.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高峰10.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繁荣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11.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D.“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12.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做了主题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一段历史的全过程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13.对“海上马车夫”的确切理解是A.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B.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C.荷兰的经济非常落后,只能依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D.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14.W.C.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A.文艺复兴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1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B.社会分工扩大C.工场手工业的发展D.工业革命的推动16.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依据是A.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B.中国的综合国力从此走向衰落C.中国从此向整个资本主义市场开放D.清王朝成为历史的最后一个王朝17.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B.清政府中央机构的变动C.兴办新式学校,派遣学生出国学习D.建立了一支近代海军18.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不包括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清政府设立商部积极推动工商业C.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D.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促进19.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20.下图是民国初年印刷的四幅“火花”(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