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和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解放学生的手、脑、眼、口,让学生愉快学习,健康成长。1、坚持“一个”理念:学校确立了“健康发展一个都不能少”的办学理念,注重孩子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注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学校加强领导,统一教师的认识。学校把规范教学秩序,执行课程计划和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放在首位。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减负方案,做出规定和具体措施。2、把握“两个”前提: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活动总量。课程计划执行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设率达到100%。做好“三级课程”的课时计划表。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不随意提高和降低教学要求。合理安排每天作息时间并确保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以上的锻炼时间3、做到“三不准”:不准要求学生购买教辅资料,不准教师有偿补课,不准推荐学生到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上课或补习。4、要求做好“四精”:精心备课,精心设计练习,精心批改,精心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5、提倡“五留五不留”:留适时的作业,留适量的作业,留自主性作业,留分层性作业,留养成性作业;不留超时作业,不留超量作业,不留机械重复性作业,不留随意性作业,不留惩罚性作业。课业负担减轻的同时,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在属于学生自己的空间里,锻炼自我,完善自我。由于我校涉农街道小学,外来农民工子女达到83%,家庭教育的脱节,学生自学能力、自控能力还需提高,为“减负增效”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学校以前是村级小学,历史原因,造成我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弱,课堂教学效益还不高,出现“课上损失课下补”的状况,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不健全,我们一方面需要减轻学生负担,另一方面,社会和家庭又希望能提高教学质量,在当前要探讨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切实落实“减负增效”。当然,落实课程计划、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需要我们坚持依法治教,随时加强督查与自查整改并举,切实把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明显减下来,同时又要处理好减负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系,建立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提高教育质量长效的机制。所以,我们一定要消除畏难情绪、打消观望思想、坚定改革信念,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打破坚冰的勇气、敢于创新的魄力、咬定青山的毅力,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来思考和看待“高效课堂”改革工作,坚持以积极进取、稳妥有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投入到“高效课堂”改革工作中,全力推进“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加强学习、强化培训是转变教师观念的重要策略。当前,最迫切的要解决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理论积淀不深厚、基本流程不了解的问题。各镇校要结合本校实际,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深刻领会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的精神实质,消除思想上的顾虑和实践中的困惑;通过集中培训、示范观摩、专题研讨、观课议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保证教改实验工作快速、高效推进。要积极倡导“年龄大的跟着学,年龄小的重点学,转变快的带着学,学校之间互相学,教师之间比着学”的学习环境,力争在全县教师队伍中形成一种“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自觉追求”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