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地理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浏阳六中周香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变化,也导致了教学思想、观念、体制的转变。信息技术课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可分为三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是在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过程中,将地理知识作为例子来共同学习;第二种是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辅助地理学科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制作、演示课件或网页,完成教学过程;第三种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生借助于信息技术,自主研究学习有关问题。一、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地理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是实现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关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1、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从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发现与总结出探究性的学习问题,成为学习任务完成的关键。2、合理选择与利用学习资源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对媒体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的合理选择与利用至关重要。3、巧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可以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地理学科是一门跨文理的学科,因而具有的广泛的边缘性,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学科的教学模式。其次,由于地理学科的现时性和现实性,使地理教学方法变动很大。再次,地理学科具有具体性、形象性,使地理教学不但要考虑科学性、抽象性,还要经常考虑艺术性、直观性。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良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及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这就是其突出的优点。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易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果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中的信息过多过滥,则会造成无效信息的泛滥,同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总之,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教学的新趋向,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带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和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表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激发出来,创造潜能就会被充分挖掘出来。因此,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