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卫生艺术教育“三化三高”工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意见》要求,继承和发展“33211”工程,以强化管理和队伍建设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学、活动质量为目标,以落实课程标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要内容,以实践和完善德、智、体、美综合评价内容为战略主题,不断加大体卫艺教育常态管理制度化、师资设施条件标准化、教育活动工作规范化的建设力度,逐步实现教师队伍素质、教育教学活动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等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目标。二、“三化三高工程”的主要内容:“三化”:体卫艺术教育师资设施条件标准化、体卫艺术教育常态管理制度化、体卫艺术教育活动工作规范化;“三高”:体卫艺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体卫艺教育教学活动质量明显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三、工作原则(一)突出学校责任,确保学校体卫艺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强化学校在发展规划、经费投入、人员配备、条件保障等方面的职能。(二)强化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探索教研组办公机制、成立体卫艺专门机构,从而形成学校、教研组两级体育、卫生、艺术协调管理网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大管理效能,统筹安排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三)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协调发展。加大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调整内部结构,配足配齐学科教师和学校卫生工作人员;不断完善体卫艺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在职培训,加强教学科研,加大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体卫艺教学、科研和活动质量。(四)坚持面向全体,突出分类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突出教育的公平性,积极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体卫艺活动,平等共享学校体卫艺教育资源,又要针对薄弱学生、突出分类指导,有所侧重,促进各类学生间体卫艺教育的均衡发展。(五)科学督导评估,注重以评促建。不断完善督导评估机制,充分发挥督导评估的促进作用。将随机抽查、学生反馈和评估验收等内容有机结合,科学分配权重,增强督导评估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将评估、评比、奖惩有机结合,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达到以评促改、以奖促建的效果。四、任务目标1.按规定配齐教师,上好、开齐、开足体音美和健康教育课程。2.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2%以上。3.继续丰富和发展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文体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并保证质量。4、每年举办一次综合运动会,举办一次艺术节。5、经常开展小型多样的文体竞赛活动。6、发展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形成规模、突出特色。五、具体工作措施(一)、管理制度化(1)建立例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4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问题。(2)建立巡查制度: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学校体卫艺工作进行检查,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的管理。(3)建立评估制度:建立音体美教师工作专项评估制度,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对教师工作绩效评估。(4)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年度体检的管理。学校每年组织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并将监测结果详细记录,统计分析,分类指导。(5)建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度。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率达到100%以上;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体质健康登记卡。(6)建立保证睡眠制度:要认真执行国家中小学课程方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准任意增减课时和增加自习,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二)条件标准化1.师资配备(1)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配备体育教师。科学设置中小学体育教师周课时工作量(包括体育课教学、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及体育竞赛),原则上为小学14-16课时。(2)配齐配强卫生保健人员: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配齐配强艺术教师:按照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