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堂好课的标准内蒙古通辽市第七中学蔡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一堂好课的标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我也从中悟出了几点肤浅的体会。我认为一堂好课最起码应该具备“真”“活”“趣”几个特点。下面本人以语文课为例,具体谈谈这方面的认识。1、真。“真”是指课堂教学要真实。一堂好课首先应该做到真实,也就是教师要用真实的情感,真实的行为构造真实的课堂。可是,每次公开课或观摩课,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所谓的“好课”,教学过程行云流水,师生配合默契有序,课堂气氛热闹活跃,教学课件美不胜收。其实,真实的课堂应该是没有花架子,没有假探究,不逢场作戏,不煽情做秀,朴实无华、毫无雕饰的。如有位老师上《春雨的色彩》,在学习了春雨是绿色的、红色的、黄色的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并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不少学生做闭眼沉思状,努力去聆听、去想象,可是有的学生诚实地说:“老师,我什么也没看到呀!”老师想了想说:“那,我们一起再去看一看、听一听吧。”于是,老师开始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后说:“老师,我现在看到了,春天的田野是花花绿绿的。”这是真实的课堂教学。当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时,老师没有按自己设计的程序生搬硬套,而是马上调整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我们常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向学生传授真知是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尊重爱护学生的一种表现,并且,只有真实的课堂,才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才能锻炼老师驾御课堂教学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现学生思维的创新点。2、活。“活”表面上是指教学方法的灵活,实质上意味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与精神的感召。如有位教师讲《社戏》时,为了让学生能体会课文中的美,他设计了“社戏探美”活动,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很美的地方并概括这种美。课堂上每一个同学都在找美,找到相关描写的句子品读分析,并概括了8种美:社戏的景美、情美;看戏朦胧美;偷豆美;农家兄弟情感美;童趣美;行文构思美;意境美;语言美。这些美几乎囊括了全文的所有内容。有很多同学在品读这些东西给人以美感的同时,也说到了修辞、句式与形成这种美感的关系。可见,学生是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有没有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教师是否根据需要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指导,是新时期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3、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课堂教学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如有位教师教读《雷雨》,在谈剧中周朴园怀念鲁侍萍这一问题的看法时,教师有意将学生分成两派进行辩论,正方说虚伪,反方说真实,这个教学活动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于是,双方开始引“书”据“典”,各抒己见,在热火朝天的辩论中,学生认识了人性的复杂性,体会到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鲜活性、立体感。可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自然会越学越愿学、越爱学,这样的课无疑就是一堂好课。当然,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并不局限于上述几点。但是,“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自身的不足和遗憾,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的过程中得以提升的。所以,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我们应当从我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课课反思,堂堂总结,用心研究,反复实践,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加趋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