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备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2008-12-1019:50:27)标签:备课资料分类:枫叶随笔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教学设计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正确评价教学效果。话题一教学的“前设计“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虽然大力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探究学习方法,但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引导着、合作者,其教学设计的逻辑性、条理性和艺术性是更重要的。问题1更新观念最重要——重要的前设计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的、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问题2三维目标要全面——教学目标的设计每一位教师都知道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目标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这节课的质量。如何把握一节课的整体目标呢?1.目标要导学化;2.目标要问题化;3.目标要操作化;4.目标要过程化;5.目标要有序化;6.目标要一体化。问题3科学合理易操作——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目标虽然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但是教学目标要靠精心的教学过程设计才能体现出来。可见,教学过程的设计也是教学的“前设计”的重要一环。教学过程设计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1、发挥教师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和媒体优化作用;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得;3、体现一定的教学方法。问题4正确评价是关键——学习评价设计•评价设计应达到以下效果:•照顾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陶冶学生的情操;•课程的综合化。话题二教学的“中设计”•苏霍姆斯基曾说:“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身处一线的老师,利用智慧和扎实的基本功,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时的教学环境,艺术地将教学中的“前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临时的修改和处理,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学中的“中设计”。问题1“学生质疑如何答”——因势利导•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当质疑发生时,教师如何利用这一资源,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呢?•制造假象、使用反问句进行回答;•点出错误根源,指引学生解决问题;•当缺少把握时,可暂时采取回避的态度;•发挥学生牵制,由学生回答问题。问题2“瞎猜”中的道理——生成资源•我们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生成的种种现象称为“生成性问题”。•英国心理学家贝恩里奇曾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问题3“公式也会变魔术”知识的迁移•教师如何才能促使知识的迁移,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巨大潜力,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呢?•深入研究教材,寻找知识间的共因,促进知识迁移;•引导观察想象,发现知识间的共因,促进知识迁移;•指引对比分析,探究知识间的异因,防止不良迁移。问题4学生卡壳莫着急——应急处理•教师课上如果遇到这种“卡壳”事情应该怎么办?•教师遇到被“卡”要冷静,寻找解决办法是当务之极;•教师遇到学生被“卡”时要亲和,积极引导思维是重中之重。•(1、)面对胆怯的学生,应努力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其大胆发言。•(2、)面对懒惰的学生,应鼓励其积极思维,提高回答问题的准确性;•(3、)面对学困生,应该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建立其自信心。•(4、)面对学习中的尖子生,应该适当提出易“卡”问题,减少其骄傲情绪。话题三教学中的“后设计”教学反思时教学设计的延伸,也是教学行动的必要环节。教学反思是指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思考,从而矫正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被认为时“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问题1“老师,你要我们”引发的思考——课后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的作用:•促进教师的“思”;•促进教师的“学”;•提高教师的“教”。问题2“这堂课比以往的课都完美吗?”——课后反思•常见的课后反思的形式:•教学随笔;•反思日记;•教学案例。